先生归来:南京民国老大学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简介:
  张守涛,80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现工作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各类纸媒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立志成为立志成为“学贯中西古今、识通文史哲政,具有公共情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由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获得《新快报》、《济南日报》、新华报业网、搜狐读书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曾入选当当网新书热卖榜文化类前10名。
内容简介:
民国是一个波诡云谲、大师辈出的时代,战争的炮火硝烟未能磨灭民族的气节,也未能将中国的教育拦腰砍断。相反,民国大学的教育达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状态。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教育的成就和人才的井喷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有迹可循。掀开历史见真章,我们可以真正去探寻“大师”与“名校”是如何炼成的。 本书述评了郭秉文、罗家伦、吴有训、陈裕光、吴贻芳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校长,主要介绍了其教育经历、成就、思想,试图探寻、评析他们如何办好大学,以供今人借鉴。另外,本书还描写了吴宓、黄侃、徐悲鸿、魏特琳、吴健雄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师生,意在展现南京民国大学整体风采及略窥民国大学总体风貌。   有训、徐悲鸿、竺可桢等的大师足迹,还原一个真实的民国和大师的风范

当当价:¥30.00

定价:¥38.00

为您节省:¥8(7.9折)

已售完

话说南京民国老大学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刘云

说到民国时期的大学,无论是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还是培养人才,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都要远远超过清华、北大、西南联大。在1948年由普林斯顿大学评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位居亚洲第一,并挤入世界大学前50名。


当然,中央大学的辉煌离不开民国南京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但这方面的影响只是外在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女大等南京高校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最主要还在于内因。首先便是校长的功劳。校长是一所大学的“领头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可以说“校长强,则学校强;校长衰,则学校衰”。以中央大学为例,如果没有“东南大学之父”郭秉文的奠基,没有罗家伦十年的“安定、充实、发展”,没有吴有训的提升,就绝不会有中央大学的牛气。掌学校二十余年的陈裕光、吴贻芳对金陵大学、金陵女大的贡献更是居功至伟,可以说,完全是他们一手把学校“养大”的。其次,在于师资的优良。诚如“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师资乃是学校发展的命脉。中央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最高学府,最主要就在于它的师资最多最为优秀,如郭秉文曾将“中国科学社”的核心成员都请到学校,中央大学理学院仅1933年就聘了10余位著名学者担任教授。再者,学风的影响对一所高校也至关重要,可以称得上是学校的“灵魂”,如中央大学的“诚朴雄伟”校风、金陵女大“厚生”精神、晓庄师范学院“生活教育”理论都是这些学校取得独特成就的重要原因。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教育独立”,即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尽量减少政治干预,教授治校,学生治学。


遗憾的是南京民国大学的辉煌成就却多被“忽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不太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先生归来—南京民国老大学的那些人和事》试图填补这一空白,述评了郭秉文、罗家伦、吴有训、陈裕光、吴贻芳、陶行知等十位南京民国大学校长,主要介绍其教育经历、成就、思想,试图挖掘他们如何办好大学,以供今人借鉴。此外,师生是学校的主体,该书也“刻画”了十位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高校各具特点的师生,以此反映南京民国大学的整体风采。该书还试图略窥民国时期大学的总体风貌,在书中打了许多“补丁”。“作者以独具匠心的视角、具体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使那段时期那些大学的历史活生生地并跌宕起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避免了传统校史著述给人的那种平淡无奇、一览无余的感觉,从而增强了著作的可读性。”


虽然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女大都已成为历史云烟,但它们的贡献无法抹掉,其教育价值更是永垂不朽,值得我们走近、了解、学习,如北大陈平原教授所言:“我相信中国的大学不可能单靠单纯的横向移植,是否理解并尊重百年来中国大学的风雨历程,将是成败关键。”如能配备杰出校长和优秀师资,拥有良好学风,遵循教育规律,去行政化,我们今日的大学再创辉煌也并非难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