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编辑(同名电影《天才捕手》原著)

作者简介:
A. 司各特-伯格(A. Scott Berg),生于1949年,美国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1971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著有《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传》、《高德温传》、《林白传》等。   彭伦,199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曾在《文汇读书周报》担任记者,现为外国文学编辑。译有《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菲利普-罗斯作品《遗产》、《凡人》。
内容简介:
普利策传记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追迹20世纪美国文学传奇“伯乐”珀金斯的非凡生涯。 美国出版史上,鲜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年轻作者,单枪匹马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渐渐改变了“编辑”这一职业的作用。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与他们共渡写作的难关,给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创造性的建议。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对他的敬意。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炽热的中心和现场,编辑人与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细节内幕,《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等等文学杰作诞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动精彩、充满悬念的讲述中一页页得以还原。本书是一位编辑大师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当当价:¥51.70

定价:¥69.00

为您节省:¥17.3(7.5折)

电子书价:¥33.50

已售完

被熊熊的炭火照亮的那些黄昏

作者:蓬蓬

都记不清已经等了几年,《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A. 司各特·伯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终于在6月初上架。拿到手,是漂亮又有存在感的厚厚一大本:近六百页、白色护封、精装,在近年出版的同题材书里,不论和九久读书人端正的“出版人书系”比较,还是和浙大等社零星出版的《我在DK的出版岁月》《编辑这种病》《编辑人的世界》等比较,装帧都堪称翘楚。


而内容呢?转引出版社某编辑的故事:“送了本《天才的编辑》给一位正纠结要不要辞职去某度的编辑朋友。刚才她告诉我决定不走了,就这样被KO!”——编辑送心仪的编辑传记挽留其他编辑的故事,从来都不陌生,我也做过呢:他若迷惘,就送《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他若怅然,就送《黄金时代:美国书业风云录》,一起从“屠龙术”里摸索正能量,抱团取暖。没错儿,你永远有一种送法,他若心灰意冷,还可以夹带私货送非虚构的《甜牙》(伊恩·麦克尤恩,上海译文出版社):汤姆·麦奇勒在里面跑个龙套也神采奕奕,“这位出版家身材消瘦,肤色棕褐,爱打听新知奇闻,成天乐颠颠的,就像一直都在眼巴巴地等着一个笑话,或者是那种只需要一点契机就能突然从他脑子里冒出来什么革命性的新想法。”(页282)


说起有体系的出版人书系,好像不该忘记“三联国际”(其自我介绍是“由北京、香港和上海三联书店共同创办于2012年,致力整合两岸三地资源,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传播平台”)这两年的岩波书店系列。继写社长的《岩波茂雄传》,总编辑写的《我与岩波书店》之后,岩波女婿小林勇的《一本之道》也出版了。


岩波书店的故事看到第三本,会有点疲惫,好在小林勇为文,延续了大冢信一那本的诚恳。何况,字里行间,总有可取的编辑经。比如那条清晰的从岩波茂雄到小林勇的路线图:在岩波那里,“一个出版社必须要谦虚和诚实,要时刻记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人,不能去追求利益。如果遵循这些基本原则的话,那么即使自己没有知识和学识,别人也会帮助自己。只要有活动并落实朋友有益意见的能力,那就有可能在各个领域结交优秀的专家顾问。”(页62)在小林那里,“我从未想过要仿效岩波,深知仿效是不可及的。不经意间我就按自己的作风行事了。只是出于本能,我做到了信守承诺、不辞辛劳这两点。”(页67)而小林为人,亦不失老派编辑的风雅,书末随附他十余幅彩色画作,夏天读起来颇愉目。


以愉目为标准,今年的另一本“日本制造”也适合消暑:《恋上书:一本书是如何做出来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本书的张力都在名字里面了,让人忍不住要皱眉头的主标题把读者推远了多少,内文中精美的插图就把读者拉近了多少。编辑松田哲夫和插画家内泽旬子在这本书里一起,带领读者从拆开一本书开始,一步一步了解实体书制作的奇妙世界。简直可以说,这本书的亮点都在插图里,细腻而虔诚地展示了作为手艺的书,唔,内文或许可以不用看。


媒介洪流,浩浩荡荡,《恋上书》之于今天的出版市场,之于连苹果都开始做新闻聚合应用的移动阅读端,可谓“阅读史前传”首部曲。比起来,《我创办了共识网》(周志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题眼“共识网”,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移动互联时代,有点落寞,有点“前传”第三部的意味。此书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共识网占其中四分之一,其他,是作者的少年时代、出版时代、凤凰卫视时代。我一厢情愿地认为,近期和该书最有互文关系的当属时间线拉到报业的《普利策传》(詹姆斯·莫瑞斯,浙江人民出版社)。有点反讽,作为对普利策不了解的读者,以为要看到一部报人传奇,最后看到的,却是大亨传奇。就像普利策的朋友在给他的信里失望地写道,“我过去也一直认为你心胸宽阔,你并不像我之前认识的那位约瑟夫·普利策。如果他已经永远地消失不见,我会后悔当初和其他人一起将他带进了邪恶的纽约世界。”


关于书的书说不完,也出不尽,比如,上海三联“书店的灯光”丛书继《书店的灯光》《大石缝街的小书店》《监狱里的图书馆》之后,本月又添新丁:《时光如此轻柔:爱上莎士比亚书店的理由》(杰里米·莫塞尔)。算是莎士比亚书店老板惠特曼的传记,当然,也是莎士比亚书店的档案——“来一个睡一个”的莎士比亚书店,像莎士比亚一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书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