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查令十字街84号查令十字街84号

《一本好书》 10月8日起 每周一 20:00 腾讯视频

1949年,纽约曼哈顿。

在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33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家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书店写信。一写,就写了二十年。

多年后,她与这家书店的通信集出版成书,广受欢迎,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并被改编为电影、戏剧……一直在写作事业上苦苦挣扎的她,终于有了让人瞩目的作品,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点滴生活,也在经历岁月的洗磨之后为一代代读书人铭记和向往。

那家书店所在之地——查令十字街84号,由此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三十多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年4月15日出生于费城。她一生潦倒,生命中的绝大部分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

生前,海莲·汉芙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剧团修审剧本,也曾为电视剧集撰写剧本。她的主要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游册《我眼中的苹果》、自传《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年,海莲·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译者介绍:

陈建铭,曾任职于台湾诚品书店古书区,现为专业文字工作者,译有《纸房子》《查令十字街84号》《菩萨凝视的岛屿》《乞丐国王的时空指环》《藏书之爱》,主编有《逛书架》《逛逛书架》等书。本书是他翻译的第一本书,在此书中文版权购买之前,他便凭着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

查令十字街84号

1. 我原本以为它是一本小说,却没想到是一本书信集。记录了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和英国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人们的温情故事。二十年素未谋面,却互相了解,所有的人全部通过书信进行往来。这个简单的二手书店,不起眼的查令十字街84号,包含着浓浓的爱意。 ——by 烟微yw

2. 一本书信集,二十年的大洋彼岸交流,通过买书寄书,成就了一段读书人和书店爱书人的动人故事。读这些信件,除了能感受对书的热爱,还能感受同样爱书人的心意相通和彼此的友情。查令十字街84号因此书得名,成为英国的标志,也成为世界爱书人的标志。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by 坦克读书军团

3.想起一句话:“从前车马和书信都太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看每一封信的时候都注意了写信的时间和寄信的地址,弗兰克的信从一开始的严谨认真,到后来字里行间流露的英国绅士的幽默感,寄信地址也从书店到家再到各个地方,让海莲——一个远在千里的人开始了解他,走进他的生活。诸多细节都让我有种千里共婵娟之感
这本书从寄信的开始到弗兰克的离开,好像自己也走过了漫长的时间线,直到放下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了一开始的那句:“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by 段小天才

4.我想说,译者的文学功底十分了得,既合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对话特点,美国独立女性的风格,还有英国优雅、亲切、稳健有礼的绅士之风。一本书三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完全没有过时的感觉,我得努力一把,学好英文,看懂英文原版,真正地去感受英国文学。 ——by 叶叶芝麻

其他精彩书评:

如果说从事出版工作的人,或仅仅只是喜爱书籍、乐于阅读的人得有一处圣地,正如同麦加城之于穆斯林那样,短短人生说什么也都想法子至少去它个一次,那我个人以为必定就是查令十字街,英国伦敦这道无与伦比的老书街,全世界书籍暨阅读地图熠熠发光的一处所在,舍此不应该有第二个答案。——唐诺《有这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一九七五年,BBC决定把《查令十字街84号》搬上荧屏;六年之后,素有盛名的英国戏剧界决定把它改编为舞台剧,上演三月不衰;再过六年,此书又被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安妮·班克劳夫特及安东尼·霍普金斯领衔主演,电影介绍中称,“这部片子旨在反映两种爱情,一是汉芙对书的激情之爱,二是她对德尔的精神之爱”,终于在书缘与情缘之间系了根红线。 ——恺蒂《书缘·情缘》

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陈建铭《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

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张立宪《爱情的另一种译法》

查令十字街84号

我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上头说你们“专营绝版书”。另一个字眼“古书商”总是令我望之却步,因为我总认为:既然“古”,一定也很“贵”吧。

我刚把包裹寄走,里面主寄的是一条六磅重的火腿,我想你们应该可以自行拿去给肉贩,请他切片后再分给大家。

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种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怀亚特还是琼森或谁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点儿脑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

行啦!别老坐着,快去把它找出来!真搞不懂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有一位制作人刚打电话给我,说他蛮喜欢我写的剧本(还没喜欢到要把它搬上舞台的程度)。他正打算制作一出电视剧集,问我是否有兴趣编电视剧本,他漫不经心地说:“一集给两张!”搞了半天才弄明白他的意思是:每一集的稿费两百元。我原先为剧团修改剧本,一周的酬劳也才不过四十元!明天要去和他详谈,快祝我好运吧!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

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真不知该如何报答你这么多好礼物,我能说的只是,如果有一天你来伦敦,橡原巷37号会有一张床给你,你爱待多久便待多久。

噢,天哪,老天感谢你沃尔顿的《五人传》,这本书出版于一八四〇年,百年之后还能这样完美,真是奇迹!如此漂亮,久经摩挲的粗裁本!我真同情他,这位曾于一八四一年在书的扉页上签名的戈登先生。他那一群不肖子孙呀!几乎不值分文地便把它卖给了你!真希望在他们出卖图书馆之前,我曾去那边赤脚跑过!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很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小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过,当他们看见我一箱一箱地把书往外扔时,却又露出一副“这怎么得了!”的表情。要是照着他们的做法:买了一本书,好——读过了,好——上架,好——没事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丢掉?万万使不得呀!”为什么使不得?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这是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你见到了,不爱死才怪。
店外陈列了几架书,开门进去前,我先站在外头假装随意翻阅几本书,好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若无其事地逛书店。一走进店内,暄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长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店内左手边有张书桌,坐着一位年约五十、长着一只霍加斯式鼻子的男士。他站起身来,操着北方口音对我说:“日安。”我回答说我只是随意逛逛,而他则有礼地说:“请。”
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扺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接着是摆放画片的专区——应该说:一张叠放着许多画片的大桌台。上头有克鲁克香克、拉克姆、斯派和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英国插画家的美丽画作;另一边还放着几叠迷人的古旧画刊。

查令十字街84号

爱书人的圣经

查令十字街84号(精装珍藏版,李现推荐)

作者简介: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一生潦倒。海莲·汉芙生前从事多的工作乃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剧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游册《我眼中的苹果》、自传《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 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年,海莲·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译者介绍:陈建铭,曾任职于台湾诚品书店古书区,现为专业文字工作者,译有《纸房子》、《查令十字街84号》、《菩萨凝视的岛屿》、《乞丐国王的时空指环》、《藏书之爱》,主编有《逛书架》、《逛逛书架》等书。这是他翻译的本书,在未得知此书的版权购买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
内容简介: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这家书店的通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不断演绎。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当当价:¥22.60

定价:¥35.00

为您节省:¥12.4(6.5折)

加入购物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