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生。文学博士,诗人,批评家。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老舍文学奖评委。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等,评论集《分裂的想象》等。曾获中国年度青年批评家奖(2011年);第十届上海文学奖(2013年);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14年);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2014年);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2015年);第四届冯牧文学奖(2016年)等奖项。
21世纪伟大的作品 《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 从伦敦到纽约,人人都爱波拉尼奥。
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背后映现的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理想社会设想。
贯通中西印三大文明,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深具卓识,是一位“被低估的学术大师”。
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地还年轻。
著名诗人王家翻译的国际诗坛重要诗人的作品,包括策兰、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叶芝等一百余首。
充满了当下流行的作家作品,与年轻与率直的批评者相撞击而产生的火花。
共有三辑组成,从不同的写作角度入手对当代文学的整体流变进行了辩证的论述。
反思80年代文学思潮,如重写文学史、主体论、潘晓讨论,解析意识形态建构;分析作家,直言不讳。
截句来源于诗人日常生活的碎碎念——哪怕是日常的生活,只要细细咀嚼,总能咂出些淡淡的滋味。
“80后”一代学人的身影在本书中化为对文学问题的发现、回应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