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金鱼

作者简介:
  大卫·米恩斯(David Means,  1962—    )     出生于密歇根州,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诗歌艺术硕士学位。     自1993年出版部短篇小说集《轻快的救赎之吻》(A Quick Kiss of Redemption)以来,迄今已出版四本短篇小说集,其中2000年出版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形形色色的起火事件》(Assorted Fire Events) 进入国家图书批评家奖决选名单。     第三部短篇集《秘密金鱼》(The Secret Goldfish)于 2004年出版,进入了“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的决选名单。2010年出版*作品《旋涡》(The Spot)。     他的短篇作品散见于《纽约客》《巴黎评论》《君子》《哈泼斯》等杂志,并且获得“小推车奖”“欧亨利奖”等多个短篇小说领域的重要奖项。     目前任教于纽约州瓦萨学院。
内容简介:
  《秘密金鱼》包含了十五个故事:一个终生无法摆脱雷电追袭的男子,正等待着后的雷霆;一对邦尼和克莱德式的男女,半夜闯入了独居老人的住所;一条在水钵中兜兜转转不肯死去的金鱼,目睹了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这些描写平凡的人类困境的短篇,通过抒情与幽默的糅合,在大卫·米恩斯的这部非同凡响的短篇集中,跃然升腾,拥有了神话色彩和普世性。   米恩斯继承了舍伍德·安德森、弗兰纳里·奥康纳、卡佛等人的文学传统,专注于在短篇小说中记录当代的美国社会。故事的场景多设置在了无生趣的郊区,在那些浑浊的河流经过的地区,生活着一群社会边缘人,他们是流浪汉、失业工人、瘾君子,他们居无定所,生活窘迫,米恩斯用看似不带感情色彩的笔调,描写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当当价:¥25.20

定价:¥36.00

为您节省:¥10.8(7折)

加入购物车

无助是他的故事底色

来源:晶报 作者:张飞明

大卫·米恩斯的老家是一个叫卡拉马祖的地方,这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却锻造了米恩斯惊人的触觉和感受力。他的大部分故事都基于了无生趣的郊区,对象也都是日常生活当中平淡无奇甚至非常乏味的东西,然而他却能够从中变幻出诡秘、诗意的氛围,呈现人的困境,不管他写的是瘾君子、罪犯还是流浪汉,抑或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爱情故事。当詹姆斯·乔伊斯将几个短篇小说放进了他的《都柏林》时,他事实上是在放大都柏林的灵魂和呈现它的经纬。广义上讲,这个都柏林可以是卡拉马祖和任何其他城市。


这种视角得益于米恩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观察鸟类的爱好。他的好友乔纳森·弗兰岑同样热衷于观察鸟类,他说,“米恩斯的小说让人觉得痛苦又有趣,同时又充满活力,是饥饿之人的食粮。”从观察鸟类到观察人类,这当中少了耐性都不行,米恩斯曾为了写一个银行抢劫的故事,花了一个夏天观察某个银行。


当然,文学传统的影响是另一个强有力的原因。曾经有段时间米恩斯刻意营造自己被各种印刷品环绕的气氛,好多年他会买卡拉马祖的当地报纸,每天待在图书馆花数小时阅读各种读物。当他还是个小孩,去探访他住在皮托斯基的奶奶的时候,他把自己想象成海明威小说的主人公,因为海明威年轻时曾在皮托斯基度过假。他也一直将《永别了,武器》视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几部文学作品之一。紧挨着海明威的还有这些名字:厄普代克、马克·吐温、爱丽丝·门罗、弗兰克·奥康纳……很多年后,他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秘密金鱼》进入了“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的决选名单。


和前两部短篇小说集一样,《秘密金鱼》胜在奇特的洞察力,在《伊利里亚人》里米恩斯以一具沼泽沉尸的口吻来叙述一个农民的困惑,而在耐人寻味的《秘密金鱼》里,米恩斯化身成一条金鱼,目睹了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


米恩斯从不懂得循规蹈矩,他塑造的人物总有引人注目的特点,他笔下的耶稣形象(《基督造访》)绝对是你想不到的,他的“鼻子像拳击手的鼻子,断过鼻梁,软骨有道弯儿。”当然了,他的主人公从来都不是超人、蝙蝠侠等独当一面的英雄,他的故事是献给失败者和弱者的颂词。他们没法摆脱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受困于自己的压抑精神和不正常的心理,“他们唯一的工具就是说话。”正如米恩斯说的。米恩斯也觉得自己唯一胜任的就是将头脑里来回穿梭的各种声音和词语,加以组织、具象、变成一个个故事。


所以在米恩斯的书里,你会发现他更多的是在写犯罪、死亡、被世界遗弃的绝望,他曾表示,当他的主人公面对死亡,他会感到喜悦,“写犯罪故事可以让我挖进特定的环境,揭开这个世界运作的神秘方式。”他对人性的执迷使得他一再 地去关照他的核心思考:人如何失去与生活的联系。


米恩斯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彼得鲁什卡》这个小说细看之后,会发现主人公的叙述实则有一些被叙述者本人删除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不管是对主人公的性格还是对小说本身的意义来说,都是非常有趣的。在《秘密金鱼》里,倒叙、插叙相互缠绕,编织起了故事的魅力。他的小说结尾也总是在你期待着发生什么的时候忽然来到,给人没写完的印象,却又带着一种老年人在回顾青春时的淡淡忧伤,——永远不提供生活指南,与其说这是一种无情,不如说是无助,就像他的小说的底色。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