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古诗词(给孩子系列03)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七十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她教的学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大学博士,从青年到老年,有教无类。她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内容简介: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当今中国古典诗词讲坛影响**、****的叶嘉莹先生的心血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叶嘉莹先生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中国古诗词结集成册。封面、内文图选用著名艺术家徐冰作品《芥子园山水卷》局部,高雅脱俗。  《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给孩子一部好作品”,实现编者长久以来的夙愿。  《给孩子的古诗词》重绘中国古典诗词版图,确立经典标准。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一以贯之、别具慧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以“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标准,严格精心编选。  《给孩子的古诗词》因编者叶嘉莹先生的眼光与公信力,这部选本以其品质的优秀和独到,会给孩子留下一部传世经典。

抢购价:¥27.60

定价:¥38.00

为您节省:¥10.4(7.3折)

加入购物车

当孩子遇见古诗

来源:晶报 作者:橘川

好的作品如同陈年佳酿,时间愈久,其味愈厚。好的诗词会传递给人一种感动,纵然是几千年前被诗人吟哦的一联诗句,如今被我们读到,亦能在心底搅起丝丝波澜,令读诗之人产生强烈共鸣,或为之泫颤不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为之心旷神怡——“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大抵就是古诗词的魅力罢,经代代传播,浸透了岁月的风烟,承受了时间的考验,在文学之海里被磨洗成一颗颗皎洁的华珠。


叶嘉莹先生说:“好的老师应该把诗词里的生命教出来,让诗词有一种兴发感动。”忆起少时学堂里的老师们教诗,蜻蜓点水般的讲解,之后就是无休无止的勒令背诵,许多本该被孩子们欣赏的经典诗作,在茫然反复的背诵之后,早已味同嚼蜡,厌烦不已。往往是很多年后,心智成熟了一些,在书上重新和那些诗词相遇,才恍然悟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怀和感动,此时的心情慨然,亦黯然。正如叶先生所说:“读书当从识字始,字都不认、道理都不懂,背来有什么用?”


孩童的眼睛是澄澈的,给他们吟诵的诗歌也应清新可人、浅明易懂,在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中看不到愁肠百结的闺怨之词,也读不到晦涩难懂的哲人之诗,那些,或许该留给他们以后的人生。孩童的心智是稚嫩的,然而眼神却是渴盼的,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日渐生发。叶先生编选的这本书,涵括177首诗和41首词,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是谨慎甄选,那些古时的风霜雨露、家国情怀,都荡漾在这些素白的纸页中了。


自然景物无疑是对孩子心灵的洗礼,大江大河可以开阔胸襟,小桥流水也能够怡情。古诗词里的山水花草,在今人看来,多了一丝纯粹和清澈。在那里,森林并非水泥铸就,河流也是同一色泽,那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漉湿和绿意,如今已经是一道难得的风景了。夜晚的华灯太过璀璨,想要观赏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天穹未必困难了些。街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欲体味“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岑寂与平和也成为了一种不可能。古诗词的作用之一,就是拓展读诗之人的经历,让这些不可能成为可能。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一树一草都会令他们心旌摇动,由彼及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然而一味的赏花弄月,也易使人流于肤浅,孩童们在看过这些春花秋月之后,多多少少也应去琢磨一下诗句背后古人的情怀。三大情愫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也组成了华夏文明的道德基石:深沉的亲情,朴素的友情,浑厚的爱国之情。此三种情,皆在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中有所体现。我们只需和孩子们一起读诗,潜移默化之中,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或许就建立起来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子女对父母的拳拳孝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的是朋友离别之时的洒脱和豪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呈现出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这些诗意会在孩子心灵中投射下一道微光,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日益炽亮。


“诗不是抽象的东西,”叶嘉莹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诗是感情的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孩子学诗,就是让他们对天地草木鸟兽、对人生的聚散离合都有关怀的爱心。”同情心是人所具有的可贵品质之一,能够以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万物,看待他人,乃至看待整个世界,是造物者赐予给人类的独一无二的馈赠。给孩子们一卷适宜他们阅读的古诗词,也是作为成人能够提供的庇护之一吧。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