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的教育

作者简介:
  彼得`盖伊(PeterGay)   德裔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1923年生于柏林,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于此任教。他著作等身,研究广泛涉及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其早期的重要作品《启蒙时代》、《魏玛文化》等在文化史研究领域具有典范意义;而研究后期又以“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闻名,是心理分析史学的实践者,代表作《弗洛伊德传》更是试图将精神分析、传记与历史相互结合。盖伊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金奖等重要奖项。   五卷本《布尔乔亚经验》系列是盖伊晚期重要作品,彼得盖伊探究了现代社会秩序与商业文化源头的19世纪布尔乔亚阶层的观念转变,主题广泛涉及性爱、暴力、自我认知、教育理念、文学艺术等诸多精神与文化领域,展现出一幅构建于人类基本经验下的全景式时代画卷。其研究方式与成就,至今无出其右。
内容简介:
  解读亲密信件,阐释画作,分析梦境,追寻心理线索,历史学巨擘彼得盖伊用前未有的视角探究现代社会秩序与商业文化源头的19世纪,展现出一幅构建于人类基本经验下的全景式时代画卷。   彼得·盖伊尽情引用梅贝尔·托德——这位布尔乔亚少妇大胆、详尽、毫不隐晦的情爱日记,捕捉她对于感官享乐的渴望和对情爱的需求:性知识的获得、性启蒙的困惑、与丈夫和情人的关系、生育的焦灼……在彼得·盖伊看来,性与爱是所有经验的起点,是对时代变迁的原始反映。托德无微不至记录下的19世纪布尔乔亚的性本能表达,实则是拉开了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序幕。

当当价:¥75.60

定价:¥108.00

为您节省:¥32.4(7折)

已售完

以感官经验书写时代变迁

来源:晶报 作者:袁晓琳

彼得·盖伊这个名字,中国的读者并不熟悉。虽然此前亦有他的作品被逐渐引进,如著名的《弗洛伊德传》《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施尼茨勒的世纪》等,但其写作风格的独特性,和所关注议题的多样性,往往让读者难以捕捉他的思维之脉络。直至《启蒙时代(上):现代异教精神的崛起》出版,我们才渐渐看清了这位善于捏合多重脉络、以独特的材料展示西方思想与文明关键时期的历史学家。


彼得·盖伊运用了在历史学界少见的精神分析方法,善于从微观的、个人化的,甚至幽闭的材料入手,探讨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代人的兴衰,探究历史事件的运行方式,以向固有观念做出挑战,改变人们以往的错误观念。对于彼得·盖伊而言,将事实如实地呈现,填补历史知识地图中的空白,或者纠正过去研究中的严重错谬,是他一以贯之的史学写作思路。


这一点,在《布尔乔亚经验》系列上尤为明显。当他将研究重点放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布尔乔亚,再次详述这群早已饱受恶评的城市居民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性、爱、侵略等不符传统惯例的主题。


当彼得·盖伊结束关于启蒙运动的探索后,他便开始寻找其他的主题。而继启蒙之后的下一个世纪,自然而然首先引起了他的兴趣。对于19世纪,历史学界的关注点常常在于妇女、黑人、工人、革命等,与之前时代反差极大的主题,因为长久以来,19世纪就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年代,而这种“变革”,自然也意味着历史的主体与此前占据历史主体地位的王权、贵族等群体完全不同。底层的角色开始受到了重视,并逐渐变为流行。然而,彼得·盖伊认为,这恰恰相对忽略了人数最多的中间阶层——布尔乔亚,布尔乔亚在19世纪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原意在改变人们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错误认识。彼得·盖伊让我们看到,真正奠定西方现代社会的,正是这群很少被关注的布尔乔亚阶层——中产阶级市民。他们曾被认为虚伪、冷漠,政治上投机,金钱上贪婪,可恰恰是这一群在维多利亚时期开始兴起的布尔乔亚们,成就了今日世界的奠基石。彼得·盖伊提出:布尔乔亚是进入19世纪乃至现代社会百年的关键。


19世纪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开启,彼得·盖伊将这一时段的端点定在从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前的一二十年,到1914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或者说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根本变迁。而布尔乔亚的兴起,正是与这个时代互为因果并驾齐驱: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大众品味的新兴;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这些变革都是布尔乔亚的杰作。而作为中产阶级的布尔乔亚市民却被认为是自负、卑鄙、无耻的一个阶层。因此,在物质生活的进步和政治成就之中,在道德戒律与物质压力下,布尔乔亚来越担忧自身的文化变迁:社会地位、道德规范、宗教传统、家庭冲突……这些矛盾,正是彼得·盖伊独特检视整个人群以及这个时代的独特入手之处。五卷本的《布尔乔亚经验》系列,成为了奠定盖伊独一无二的风格和地位的划时代巨著。


作为受精神分析启发的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可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信徒。他曾在总结自己的研究动机时说道:


史学家要寻找发生在个人、团体、国家或军队之中的各种动机,因为,诸种动机其实是发源于生命中的三个主要范畴:文化教养、职业技艺、性格。”“历史的环境与事件,不论大或小,都是在个人性格、职业训练,以及世界运行之方式,三者的交织与冲突中所形塑而成,并导致各种事件的发生。”“史学家若对于人类潜意识中关于品味、性爱情欲、抉择等范畴,以及它们在人类有意识生活中所留下的痕迹投入相当的关注,便有可能触及人类心中那些本质性的力量。


因此,对于19世纪这个变革的年代,彼得·盖伊使用了这种独一无二的视角——用精神分析的笔触,从一些幽闭的领域入手。《布尔乔亚经验》的第一卷《感官的教育》就是这一计划的成功开篇,以布尔乔亚的性与爱为主题,探求这一时代的变革,以及现代人的内在精神冲突。


在他看来,性与爱是所有经验的起点,是对时代变迁的最原始反映。彼得·盖伊贯穿全书无微不至地引用了许多布尔乔亚的日记和书信、当时的情色小说、作家作品中的情爱段落,以及绘画、音乐等,以从心理线索追踪最直接的感官体验。比如全书引子之梅贝尔·托德的日记,就是彼得·盖伊全书的起点,也是启发他整部书稿主题的重要材料。彼得·盖伊坦言,当他看到托德的手稿后,便一鼓作气查明了托德的全部资料,最后确认她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19世纪布尔乔亚的典型代表。她的日记,和之后盖伊收集到的当时的众多性爱记录,既是19世纪布尔乔亚的性本能表达,实则也拉开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变革的伟大序幕。


彼得·盖伊关于布尔乔亚的研究计划历时20余年,自1970年代末,直至20世纪末,《布尔乔亚经验》系列共五卷,除开篇《感官的教育》以外,还有《温柔的热情》《仇恨的滋生》、《赤子之心》《乐趣之战》,分别从性爱、暴力、自我认知、教育理念、文学艺术等主题,展现出一幅构建于人类基本经验下的19世纪全景式时代画卷。其研究方法与成就,至今无人可比。《纽约时报》评价其“让几乎所有其他学者甘拜下风,是历史学界的里程碑”。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