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蒋晓云:我喜欢跟人生和平相处

来源:新浪读书

蒋晓云是台湾文坛的一个传奇。少时成名,三度获得文学大奖,夏志清称她为“小说全才”,却在名声最盛时退出文坛,旅居美国逾三十年。2011年复出,推出长篇《桃花井》,立刻受到王安忆、张大春等人推崇。那么,这些年她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我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把它做好”


新浪读书:您说过您的家庭环境、生长背景与文学不搭界,当初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写作的?


蒋晓云:我小时候都是乱看书,家里没有好好培养过。我母亲一直认为小孩不要太早识字,早的话会看闲书,影响功课。可我们家的帮佣很早 就教我识字了。他们那时都给我买小儿书,可我对那些不感兴趣,就搬个椅子,去书架顶层拿父母的书看。小学一年级时就跟母亲同步了,金庸、古龙、琼瑶,还有 一些历史小说什么的,只要是字就拿来看。


我小时候作文很强,因为读的书多……但我真的没有被培养过,都是乱看。我是个野路子。之前记者采访我时,曾遇到一个“土豪”。有人叫他不要在公共场 合抽烟,他便大喊大叫发起火来。那个记者形容我当时“眼睛都亮了”,是这样的,这些场景都是编不出来的,我写作的养分来自于这种日常生活中。


至于最开始写小说,是因为我热爱幻想。上课就不够专心,老师讲课,我就在底下写章回小说,写完一章就传给大家看,但从来没写完。后来大学二年级时, 有一个好朋友参加写作夏令营,需要交作业,她就拿我的作业去交。那是个半成品。朱西宁老师看到了就说要给第二名,我那个同学吓坏了,就把我供出来了。后来 朱西宁老师督促我写完。那就是我的第一篇小说,叫《随缘》。


新浪读书:您会想到后来能获得“联合报文学奖”那样的奖励吗?当时的感受如何?


蒋晓云:当时是媒体邀请我去参加写作比赛。对于一个文学新人,有媒体来邀请,当然觉得有些飘飘然。后来还获奖,又有奖金,当然很棒啦。


新浪读书:当时有想过当专业作家吗?


蒋晓云:想过的。当初连续得奖,觉得写作这件事挺不错的。但后来觉得,写作这事很辛苦,相对来说报酬也不是很高。那个时候写小说的比较少,很快就能得到媒体关注,我就觉得总抛头露面的不太好……


新浪读书:当初决定放弃写作时,会有犹疑吗?


蒋晓云:其实也是逐渐的。主要是没时间。你有了新生活,就会聚焦在生活上面。出国、专业、学新东西,都是需要全神贯注的。我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把它做好。我不喜欢半吊子。


新浪读书:那会儿写作稿费高吗?


蒋晓云:和现在差不多,但那时的物价比现在低很多。我常开玩笑说,三十年前我的稿费可以请你吃牛肉面,还能叫点小菜;现在叫牛肉面不敢吃牛肉……



“如果我有胡兰成这样的男朋友,会哭死”


新浪读书:《桃花井》算是您的复出之作吧。听说当时是匿名投稿?


蒋晓云:根本没有,哪用匿名啊,都没人认得我了。我“潜伏”美国三十多年,身边根本没人知道我会写小说。后来我退休时,跟台湾文坛根 本断了联系,与朱西宁老师也从没联系。我就想,稿子该投给谁呢?干脆放网上得了。我侄女就说,你当初也算有点名气,现在放网上太没面子了,我帮你去投稿试 试。她就给了《印刻文学》。那边的人看到“蒋晓云”的名字还以为是冒名的——这人三十多年都没露面了。


后来“印刻”的高层看到了,他与我是同龄人,看到大吃一惊,就让人去调查这个蒋晓云是不是同一个人。他就给我写信说,稿子已决定用,想让我写一个导言,说我毕竟三十年都没写过东西了。


新浪读书:那这三十年间什么东西都没写吗?


蒋晓云:也不是,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大概到八三年,基本就停了。后来生小孩,我生完一个孩子就写一篇,因为做月子没事干。


新浪读书:那重归文坛后又跟朱天心他们有了联系?


蒋晓云:其实也没什么联系。当时就没什么联系。但难得朱天文、朱天心她们还记得我。后来印刻做了我的作品专辑,找来朱天心跟我对谈。我很谢谢她。


新浪读书:现在如何看待胡兰成?


不过我觉得,不管如何,如果我交这么一个男朋友,估计会哭死。


新浪读书:听说那时您受沈从文影响比较大?


蒋晓云:我很喜欢沈从文,但不知道受没受过影响。我非常欣赏沈从文。我第一次到北京时,一个朋友说:“哦,你很喜欢沈从文,那我们去见他一下吧。”但我很害羞,不好意思去,就说“算了”。但后来他就过世了。


我喜欢沈从文、汪曾祺他们的调调儿。印象比较深的是《湘西散记》、《边城》之类的。我也喜欢钱钟书。



“我觉得我最厉害的是不顾名利”


新浪读书:您的作品中,各种方言、人情世故,都非常到位。您是去现场很认真地调研过吗?因为各种方言可能您平时生活中并不会太多接触。好像您对这方面很有天赋。


蒋晓云:有些是童年印象。比如我在书中写维吾尔语,但我其实并不知道那是维吾尔语,只是记得小时候有一个伯母,会用维吾尔语说话,以及维吾尔语的语法逻辑,都给了我深刻印象。所以很多时是童年记忆,我再去印证、做大量调研。


我确实对语言很敏感。我杂七杂八学的比较多,走南闯北去过的地方也多,一些人生经验都内化了,我写出来并不太自觉。因为我的背景比较复杂,所以我的整个语言是混乱的,往往是它们来找我,而不是我找它们。


新浪读书:会有人将您与同样旅居美国的作家严歌苓比较吗?


蒋晓云:有人说我跟严歌苓比较像,但我觉得我跟她很不像。对她来讲,她是很有意识地知道自己身处的世界。我是没意识的,我从没想过自己是一个“华语作家”,我在那种英语的环境中,身份不是作者,而是完全的一般人,不会有作家意识。


新浪读书:您平时爱读什么书?对大陆的作家了解吗?


蒋晓云:我看书很多,而且看得飞快。不过我更喜欢看古人书,现代作家相对比较少。我对大陆的作家还是有了解的,我比较喜欢的是毕飞宇、韩少功、阎连科等等。


新浪读书:时隔三十年再提笔写作,会有生涩感吗?


蒋晓云:那倒没有,就是开始时白字比较多。


新浪读书:您觉得对于写作而言,是勤奋更重要还是天赋更重要?


蒋晓云:我觉得两者都可以。我看过很多很有天赋的作者,写出了很好的作品;也看过许多勤奋的作者,写得也很棒。


新浪读书:您觉得自己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


蒋晓云:我觉得我最厉害的是我不顾名利。当时也算很出名了,但说走就走了,没有回头,也不觉遗憾。我现在也是这样。还有就是比较从容。不会因为你的意见就怎样去改变,我不会去取悦谁。


新浪读书:写作时会有规划吗?


蒋晓云:我写作时没什么规划,就是大脑里有一个大致轮廓。



“我喜欢跟我的人生和平相处”


新浪读书:您觉得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吗?


蒋晓云: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女权。只是当时很有感触,为什么二十五岁以后性别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说从小女孩子就接受相夫教子的教育,倒也罢了。可明明跟男生受同等教育,最后却要承受这种压力。


新浪读书:您好像越来越喜欢写年纪大的人?


蒋晓云:是的,他们对我有吸引力。想想看,他们走过了千山万水,才走到今天。但如果我写比我小的人,就根本没神秘感了,反而会觉得一些行为很可笑。


新浪读书:写完“民国素人志”系列,之后有什么计划吗?


蒋晓云:这个计划就已经很庞大了,我甚至不知道写完以后自己还会不会有精力写别的。就像我二十多岁时写的处女作《随缘》的名字那样,一切都随缘吧。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能够把这38个人物写完,就很不容易了。


我倒没有素材匮乏的担忧,其实我还有一些想写,但不知道写完“素人志”之后会不会精疲力尽了。


新浪读书:以后会尝试写一些很现代的题材吗?


蒋晓云:我现在手头上的素材还写不完。都六十岁了,计划太大的话……


新浪读书:会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吗?


蒋晓云:写不下去就会去写散文,娱乐自己。我的杂文是很诙谐的。


新浪读书:很多人都说您“好命”,写作厉害,生活也很平顺。您认同这个说法吗?


蒋晓云:其实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都要去努力的。这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也可以整天抱怨啊、发牢骚啊,也可以每天找自己麻烦啊,可我不想过这种生活。很多痛苦、可怕的事我不会去反复回想。


反过来想,如果一件事(比如放弃写作)让我痛苦到茶饭不思,我就不会去做了。既然我做了,就证明我觉得可以放下。


很多人生重要的选择都是它来主动找你的,是水到渠成的。比方说,你写作的奖金和稿费就是养不活你,你总不能饿死吧?都是很自然而然的选择。没有很刻意、纠结,做了就是做了,不会去回头想。


说我“好命”,其实我只是把事情顺理成章的做了下来。我喜欢跟我的人生和平相处。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