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  自辛亥革命之后,清朝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压迫汉人的异族政权,康熙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专制统治者。美国“新清史”的领军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欧立德的这本书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告诉了读者另一个清朝、另一个乾隆的故事。不要小看满族这一从深林里来到中原的骑马民族,他们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成功地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整合到一个中华帝国的版图之中,这是历代汉族中原王朝没有做到的。清朝的成功,乃在于多民族、多宗教、“双核”的治理体系,这对于今朝处理头痛的边疆问题,不啻为富有启示的历史经验。

甲骨文丛书·乾隆帝

作者简介:
  欧立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及历史系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曾在中国台湾、大陆以及日本学习生活多年,1993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内陆亚洲史,是美国“新清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基于扎实的满文史料研究,撰写并出版有专著《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族群认同》《新清史:内陆亚洲帝国在承德的集结》等。
内容简介:
  《乾隆帝》一书为美国著名清史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2009年出版的同名英文著作的中译本。作为“新清史”学派的领军人物,欧立德教授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读者对乾隆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中国古代帝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将18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历史潮流联系起来,对流行的“清代中国是对外封闭的”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作者利用大量的中文原始文献,解读乾隆生平的每一个细节,准确地还原了这位曾竭力将自己“神化”的古代帝王的真实面貌。本书既忠实于历史文献而具学术深度,又不乏生动的叙事与巧妙的结构安排,从而立体地、全方位地塑造了一个新清史学者视野中的乾隆形象,对于重新理解乾隆皇帝及其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清史研究者,都应该能从中获益匪浅。

当当价:¥32.60

定价:¥49.00

为您节省:¥16.4(6.7折)

已售完

查建英  法国历史学家阿兰.佩雷菲特这本名著,描述了1793年大英帝国使者马嘎尔尼勋爵率领庞大使团,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之名远涉重洋到访中国,试图与清政府谈判以改善两国贸易,最后以失败告终的全过程。此书占有资料之丰富、描写之细腻,均令人惊叹。在五百多页的篇幅中,作者通过使团的文件和日记、传教士书信和大量首次面世的清宫档案,以抽丝剥茧的耐心和引人入胜的文笔,生动还原了两百多年前东西两大文明撞击的一次关键历史事件,也为将在四十多年后爆发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四版)

作者简介:
  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是当代法国一个非凡的人物。他曾经先后毕业于法国著名的高等师范学院和国家行政管理学院,他曾8次出任政府部长,先后当过新闻、政府改革与计划、文化与环境、司法等部长,是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任期长的部长。他从1969年起连续当选为法国的国民议会议员,后来又当选为参议院议员,是个深得选民信任的政治家。佩雷菲特先生不仅是个成功的政治家,也是个成功的学者。
内容简介:
  二百多年前,大英帝国派马戛尔尼出访中国。此次出访在历史上*的争论是,马戛尔尼究竟有没有向乾隆皇帝磕头?  法国著名学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访看作“东方与西方的首次撞击”,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世界*强大的国家”面对“天下*的文明国家”,是“传统社会”全面遭遇“现代社会”。本书以详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作者通过考察大量未曾公开的笔记、日记、档案、文献,还原了那次著名的出访,并澄清了一些鲜为人知或被故意隐瞒的事实。并由此展开探讨:为什么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先进的中国,后来会变成“停滞的帝国”?  某些国家是如何“觉醒”的,而其它国家又是如何“沉睡不醒”,甚至醒了又睡的?中国的命运会不会成为西方的命运?

当当价:¥48.30

定价:¥59.00

为您节省:¥10.7(8.2折)

已售完

邱华栋  马洛伊·山多尔是一名匈牙利作家,190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卡萨,193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就成名了,二战中反对法西斯,苏联入侵匈牙利之后,他流亡到意大利,后来到了美国。他一直坚持用匈牙利语写作,一生写下了超过五十种著作。只是在二十一世纪以来,他的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了英语,才开始并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他的重新‘出土’,在国际文坛上造成震撼,20世纪文坛大师的排名也因此重新排序。译林出版社此次出版了他的《烛烬》等作品是由匈牙利语直接翻译过来,译本精确而优美。

马洛伊·山多尔作品:烛烬

作者简介:
马洛伊山多尔(1900—1989) 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的贵族家庭,然而一生困顿颠沛,流亡四十一年,客死异乡。他是二十世纪匈牙利文坛巨匠,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五十六部作品,死后被追赠匈牙利文学荣誉“科舒特奖”。他亦是二十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者和孤独的斗士。他的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坚持独立、高尚的精神人格。 他质朴的文字蕴藏着千军万马,情感磅礴而表达节制。他写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友情与爱情的辩证,阶级和文化的攻守,冷静的叙述下暗流汹涌。德国文学批评界说他与茨威格齐名,另有批评家将他与托马斯·曼,穆齐尔,卡夫卡并列。因为他,二十世纪文坛大师被重新排序。
内容简介: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金兰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年已迟暮的两位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情欲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当当价:¥23.30

定价:¥35.00

为您节省:¥11.7(6.7折)

已售完

张定浩  《奥登全集:散文卷》煌煌六卷,虽然按照作者谦虚的说法,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迫于生计或是碍于情面而写,但诗人和一切艺术家一样,他们的天职在于转化而不是抱怨,在于将一切不利和困窘转化成有益于生命的艺术品。同时,通过谈论他人和他人的作品,奥登也在完成某种王尔德所谓的“最高级的文学批评”,即记录自身的灵魂。在谈论瓦雷里的文章末尾,奥登谈到有两种值得赢取的文学荣誉,其中一种,是“成为别人眼中献身文学事业的榜样”,他说瓦雷里就是他的榜样,而他自己,也一定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榜样。

序跋集(奥登文集)

作者简介:
W.H.奥登(1907—1973),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由于其出生于英国,后来成为美国公民,所以也有人将其列为美国作家),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数量巨大,主题多样,技巧高超,身后亦备受推崇,其独特风格对后辈作家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
奥登是二十世纪改变了整个英语文学世界的人物,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诗歌、戏剧和评论领域留下了不朽巨著,而且其文字中所蕴涵的独特的现代性在当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为文学各个领域的作家带来的深远启迪,是难以统计、不可磨灭的。《序跋集》是出版于奥登晚年的随笔集,在其文字生涯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序跋集》中所收录的随笔,写作时间横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内容涉及文学、神学、哲学、艺术甚至日常家居,材料翔实严谨,文笔纵横捭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又巧妙地将个人经历融入给他人写的书评,许多段落犹如奥登的浓缩版自传。作为奥登后一部随笔集,整部作品从人类的内在生活延续到外在生活,后以人类成员之一的“我”加以整合,暗含了奥登的二元性思维模式和对人类双重属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他对自己长期以来的思维模式的总结性陈词。

当当价:¥63.80

定价:¥78.00

为您节省:¥14.2(8.2折)

已售完

赵汀阳  麦克法兰教授是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现代世界的诞生》论证了现代性的根本在于个人性,而个人性并非所有文化的必然之路,而是英国的独家发明,英国至少在11世纪(中世纪最盛时期)就已经形成个人性,社会已经是由独立的个人生活构成的。这意味着,英国人几乎从来就是现代人,现代并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产物,而是英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独特产物,世界受到英国的影响而变成现代社会。麦克法兰的研究基于大量实证,这是一本真正像样的史学著作,决非那种以某种价值观为准的一面之词。

现代世界的诞生(荣获“2013年度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 

作者简介: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1941—  )  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皇家人类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他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国受教育,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学习历史和人类学,获博士学位。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和阿萨姆)有30年田野经验。他还是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在著名的“第四频道”、“世界起飞的那一天”系列节目担任专家顾问。  麦克法兰关注现代世界诸起源及特性之比较研究,研究对象覆盖西欧、喜马拉雅地区和日本等三大文化区域。著有关于英国、尼泊尔、日本及中国人类学及历史研究专著20余部,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中文等多种文字在数十个国家出版。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日本镜中行》《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国的巫术》《历史共同体的重建》《17世纪牧师拉尔夫·乔斯林的家庭生活》《资本主义文化》和《现代世界的形成》《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等。  刘北成(评议人)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历史》编委 、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主要译著包括《论历史》(布罗代尔),《疯癫与文明》(福柯),《规训与惩罚》(福柯),《合法化危机》(哈贝马斯),《言语与现象》(德里达),《立场》(德里达),《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美国的故事》(房龙),《白银资本》(贡德·弗兰克),《历史研究》(汤因比) 。  管可秾  麦克法兰著作中文简体版的惟一译者,已翻译出版《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日本镜中行》《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等多部麦克法兰的著作。
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当当价:¥34.30

定价:¥49.00

为您节省:¥14.7(7折)

电子书价:¥30.00

加入购物车

马立诚  新左派是世界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运动。它在中国其生也晚,并有夹生之嫌,但还是引起不少人注意。然而,新左派究竟主张些什么,很多朋友语焉不详,建议大家读一读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的小册子《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作者于1960年代年到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教授,当时美国新左派经济学正在走红,他对此发生了兴趣,于是收集文献写成此书。有趣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这本书所写的前言中承认,美国很多读者不愿意阅读介绍新左派的著作,这和我们当前的情况完全一样,我猜是因为新左派反对市场的主张让国人敬谢不敏。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

作者简介: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80至1994年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多项殊荣,包括:瑞典皇家工程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院士,丹麦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学会资深会员,伦敦大学经济学名誉博士等。2001年曾获瑞典皇家工程学院金质奖章。他长期为瑞典政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担任经济顾问。
内容简介: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在全面评述激进派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瑞典近百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政策,既保持了瑞典学派原来的传统,又加强了瑞典学派理论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当当价:¥10.80

定价:¥15.00

为您节省:¥4.2(7.2折)

加入购物车

关凯  基于身份认同的暴力正在给当今世界带来很多灾难与冲突。在阿马蒂亚·森看来,对单一身份的过度强调,是认同政治冲突的本源。在一种过于简化的世界观里,多重身份的人会变成一种单向度认同的物种,从而使人变得渺小。身为印度人,在牛津大学执教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从个人经历开篇,叙述对于多元化的世界来说,多样性急需得到承认的道理。只要我们给予个体的多重身份——无论是自我凸显的或是被人赋予的——以充分的承认并捍卫之,一个人就能够在身份认同上拥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世界通向美好的必经之路。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其著作包括《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本书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经济不平等》和《好辩的印度人》等。
内容简介:
  把人们渺小化的可怕后果就是本书的主题。我们将重新审视和评价某些广为讨论的主题,比如经济全球化、政治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历史领域中的后殖民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性、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等。只有承认我们生活中关系的多样性,并且作为这个世界的共同居民而理性地思维,而不是硬把人们塞入一个个狭窄的“盒子”中,也许才有可能实现当代世界的和平。当务之急是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有自由确定我们事务的优先次序。与此相关,我们还要充分地认识到理性地发表意见——不管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

当当价:¥22.50

定价:¥28.00

为您节省:¥5.5(8折)

已售完

刘宪阁  美国人鲍大可(A.Doak Barnet)的《中国西部四十年》,被美国学者何汉理(Harry Harding)誉为“所有想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基层发展状况的人,必须要读读这本书”。该书内容丰富,堪称关于当代中国史,特别是1980年代末期中国西部地区的难得记录。今天的我们,对当下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了解,还有不少粗疏浅薄与不尽人意之处。而鲍大可的这本书,对我们理解1940年代末、1980年代末以及当今的中国,很有裨益。他以一个学者的睿智和记者的敏感,生动记录了经过十年改革开放,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

中国西部四十年

作者简介:
鲍大可(A.Doak Barnett) ,1921年生于中国,症状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务外交研究所国外区域研究部主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分会主席、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亚洲学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美中科技合作委员会委员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美国“三大中国通”之一鲍大可的力作,作者在两次对中国西部考察积累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四十年来的变迁作了实证性的研究,内容涉及经济、改革政策、党和政府事务、民族关系、交通通讯、教育等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游记性质,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和政治资料,具有学者式的研究报告,该书是一本中国式的包罗万象的杂记,是学院性的报道,是作者用一生的心血认识中国以及几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性变化的结晶,对于人们认识中国定当有所帮助。

当当价:¥25.60

定价:¥32.00

为您节省:¥6.4(8折)

已售完

赵汀阳  许宏先生这本《最早的中国》引发了近年来何时何地是最早中国的一个热点讨论,这个问题的魅力在于认祖归宗的吸引力,而且事关中国人的集体认祖归宗。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现确实证明了中国的形成有着悠远的线索,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何时何地的古代文明意味着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可辨认特征的“最早中国”?或者说,具有足够发达文明程度而又已形成中国文化基因的“最早中国”在何时何地?比较突出醒目的有三个选项:庙底沟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就目前的发现而论,我更赞同许宏的选项,即以二里头作为最早中国。

最早的中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与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全书既有宏阔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到二里头王都内遗迹遗物的描述,大到对全球文明史总体框架,以及距今万年以来的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历程的勾画。通过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从"中国"概念的解析、文明与国家形成的自然历史背景、研究史回顾、二里头王都规划、宫廷礼制、社会结构、精神信仰、官营手工业、城市民生、文化的互动以及"核心文化"的辐射等多个侧面展示了早期中国形成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书可以初步解答包括下列问题在内的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众多问题:中国*早的"紫禁城"何在?中国*早的中轴线规划的宫殿群何在?中国*早的城市主干道何在?中国*早的官营作坊何在?中国*早的青铜礼器群何在?中国*早的车辙发现在哪里?中华民族如何由"多元"迈向"一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迄今所知中国*早的王朝都城、公元前第二千纪前半叶东亚大陆*的都邑--二里头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东亚大陆*早出现的"核心文化"、文化辐射范围超过《禹贡》"九州"的二里头文化的故事。

当当价:¥27.00

定价:¥36.00

为您节省:¥9(7.5折)

已售完

查建英  此书自传色彩强烈,以作者本人在非洲和英国的跨文化生活经验为素材,探究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等一系列冷战时代的重大主题。小说很长,但结构独特、场景多变、人物生动、高潮迭起,读来毫不枯燥。莱辛以她一贯的敏锐与诚实、深邃与强悍,将政治、爱情、性、身体、灵魂、信仰与精神危机等诸多尖锐问题并置、交叠,逐一加以拷问与考量。此书兼具思想力度、心理深度与感情浓度,不愧为大家手笔,称得上现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出版半个世纪之后,阅读它仍能令人震动并且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