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  新左派是世界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运动。它在中国其生也晚,并有夹生之嫌,但还是引起不少人注意。然而,新左派究竟主张些什么,很多朋友语焉不详,建议大家读一读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的小册子《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作者于1960年代年到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教授,当时美国新左派经济学正在走红,他对此发生了兴趣,于是收集文献写成此书。有趣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这本书所写的前言中承认,美国很多读者不愿意阅读介绍新左派的著作,这和我们当前的情况完全一样,我猜是因为新左派反对市场的主张让国人敬谢不敏。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

作者简介: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80至1994年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多项殊荣,包括:瑞典皇家工程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院士,丹麦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学会资深会员,伦敦大学经济学名誉博士等。2001年曾获瑞典皇家工程学院金质奖章。他长期为瑞典政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担任经济顾问。
内容简介: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在全面评述激进派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瑞典近百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政策,既保持了瑞典学派原来的传统,又加强了瑞典学派理论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当当价:¥10.80

定价:¥15.00

为您节省:¥4.2(7.2折)

加入购物车

关凯  基于身份认同的暴力正在给当今世界带来很多灾难与冲突。在阿马蒂亚·森看来,对单一身份的过度强调,是认同政治冲突的本源。在一种过于简化的世界观里,多重身份的人会变成一种单向度认同的物种,从而使人变得渺小。身为印度人,在牛津大学执教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从个人经历开篇,叙述对于多元化的世界来说,多样性急需得到承认的道理。只要我们给予个体的多重身份——无论是自我凸显的或是被人赋予的——以充分的承认并捍卫之,一个人就能够在身份认同上拥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世界通向美好的必经之路。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其著作包括《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本书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经济不平等》和《好辩的印度人》等。
内容简介:
  把人们渺小化的可怕后果就是本书的主题。我们将重新审视和评价某些广为讨论的主题,比如经济全球化、政治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历史领域中的后殖民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性、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等。只有承认我们生活中关系的多样性,并且作为这个世界的共同居民而理性地思维,而不是硬把人们塞入一个个狭窄的“盒子”中,也许才有可能实现当代世界的和平。当务之急是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有自由确定我们事务的优先次序。与此相关,我们还要充分地认识到理性地发表意见——不管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

当当价:¥22.50

定价:¥28.00

为您节省:¥5.5(8折)

已售完

刘宪阁  美国人鲍大可(A.Doak Barnet)的《中国西部四十年》,被美国学者何汉理(Harry Harding)誉为“所有想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基层发展状况的人,必须要读读这本书”。该书内容丰富,堪称关于当代中国史,特别是1980年代末期中国西部地区的难得记录。今天的我们,对当下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了解,还有不少粗疏浅薄与不尽人意之处。而鲍大可的这本书,对我们理解1940年代末、1980年代末以及当今的中国,很有裨益。他以一个学者的睿智和记者的敏感,生动记录了经过十年改革开放,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

中国西部四十年

作者简介:
鲍大可(A.Doak Barnett) ,1921年生于中国,症状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务外交研究所国外区域研究部主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分会主席、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亚洲学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美中科技合作委员会委员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美国“三大中国通”之一鲍大可的力作,作者在两次对中国西部考察积累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四十年来的变迁作了实证性的研究,内容涉及经济、改革政策、党和政府事务、民族关系、交通通讯、教育等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游记性质,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和政治资料,具有学者式的研究报告,该书是一本中国式的包罗万象的杂记,是学院性的报道,是作者用一生的心血认识中国以及几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性变化的结晶,对于人们认识中国定当有所帮助。

当当价:¥25.60

定价:¥32.00

为您节省:¥6.4(8折)

已售完

赵汀阳  许宏先生这本《最早的中国》引发了近年来何时何地是最早中国的一个热点讨论,这个问题的魅力在于认祖归宗的吸引力,而且事关中国人的集体认祖归宗。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现确实证明了中国的形成有着悠远的线索,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何时何地的古代文明意味着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可辨认特征的“最早中国”?或者说,具有足够发达文明程度而又已形成中国文化基因的“最早中国”在何时何地?比较突出醒目的有三个选项:庙底沟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就目前的发现而论,我更赞同许宏的选项,即以二里头作为最早中国。

最早的中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与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全书既有宏阔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到二里头王都内遗迹遗物的描述,大到对全球文明史总体框架,以及距今万年以来的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历程的勾画。通过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从"中国"概念的解析、文明与国家形成的自然历史背景、研究史回顾、二里头王都规划、宫廷礼制、社会结构、精神信仰、官营手工业、城市民生、文化的互动以及"核心文化"的辐射等多个侧面展示了早期中国形成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书可以初步解答包括下列问题在内的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众多问题:中国*早的"紫禁城"何在?中国*早的中轴线规划的宫殿群何在?中国*早的城市主干道何在?中国*早的官营作坊何在?中国*早的青铜礼器群何在?中国*早的车辙发现在哪里?中华民族如何由"多元"迈向"一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迄今所知中国*早的王朝都城、公元前第二千纪前半叶东亚大陆*的都邑--二里头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东亚大陆*早出现的"核心文化"、文化辐射范围超过《禹贡》"九州"的二里头文化的故事。

当当价:¥27.00

定价:¥36.00

为您节省:¥9(7.5折)

已售完

查建英  此书自传色彩强烈,以作者本人在非洲和英国的跨文化生活经验为素材,探究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等一系列冷战时代的重大主题。小说很长,但结构独特、场景多变、人物生动、高潮迭起,读来毫不枯燥。莱辛以她一贯的敏锐与诚实、深邃与强悍,将政治、爱情、性、身体、灵魂、信仰与精神危机等诸多尖锐问题并置、交叠,逐一加以拷问与考量。此书兼具思想力度、心理深度与感情浓度,不愧为大家手笔,称得上现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出版半个世纪之后,阅读它仍能令人震动并且感动。

何怀宏  霍布斯鲍姆的书一直都是值得读的,比如他的年代四部曲,他写盗匪等边缘人的著作和他自己晚年的回忆录等许多书都很耐读。最近中信推出的他的遗著《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亦如是。他基本的看法是20世纪的文化、艺术是走向衰落的,这点和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五百年》有相似之处。但是,这一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甚至它是否就是人类文化由基本上行走向基本下行的转折点?未来人类文化的前景将会怎样?这许多问题估计还会有诸多的争议。但我们大概首先得正视这一现象。

见识城邦·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作者简介: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  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也是启迪大众心智的思想巨匠。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亲授其“英国荣誉勋爵”称号,盛赞他是“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 。  他是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师,也是英国著名的左派史家,自14岁加入共产党后,一生未曾脱离。  霍布斯鲍姆的研究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及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大陆,扩至拉丁美洲。除专业领域外,霍氏也经常撰写当代政治、社会评论、社会学理论文章,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他在劳工运动、农民运动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 堪居当代史家的*之流,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而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更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如《新左派评论》著名编辑安德生所言:霍氏是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提倡实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将波希米亚、土匪强盗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生活写成优美哀怨的动人故事。  真正使他荣登世界“近现代史大师”宝座的,是他的“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的年代:1914~1991》,它们结构恢弘,叙事晓畅,成为当代极为流行的历史著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这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院学者做不到的。(全新修订的“年代四部曲”,将由中信出版社于2014年初整体策划推出。)  基于其卓越的文化贡献,霍布斯鲍姆曾于1998年被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授予英国荣誉勋爵(Companion of Honour)称号,也曾获得过欧洲最受关注且奖金额最高的人文和自然科学奖项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  2012年10月1日,以95岁高龄在伦敦逝世。
内容简介:
  1.《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是现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离世前的最后力作,是最能体现霍布斯鲍姆观点和情感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这位伟大历史学家的思想遗嘱。  2.《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将世界主义的历史叙述和优雅文笔的完美结合,是理解现代世界史和文化史的*入门读物。任何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的读者,都会在《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是现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离世前的最后力作。

当当价:¥29.80

定价:¥39.80

为您节省:¥10(7.5折)

电子书价:¥19.10

已售完

何帆  此书厚达600多页,是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却已经成为一场思想风暴的台风眼。坦率地说,作者并非一个思想家,他只是一个诚实的经济学家。他长年研究收入不平等,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在常态下会导致贫富不断恶化。经济学里被大家所接受的“库兹涅茨曲线”,即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分化会先拉开距离,然后逐渐缩小的乐观结论,在长时域内是不成立的。这本专业性很强的书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社会思潮将出现巨大的转折。风起于青萍之末。

21世纪资本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

作者简介:
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主任,主要研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  1971年生于法国上塞纳省,18岁进入法国高师,学习数学和经济学。22岁以一篇关于财富重新分配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993~199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院任副教授。  1995年,加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2000年,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主任。  2002年,荣获法国*青年经济学家。  2006年,联合创立了巴黎经济学院,并担任任院长。后在法国总统竞选中,担任社会党候选人塞格琳?罗雅尔(Ségolène Royal)的经济学顾问。  2007年至今,在巴黎经济学院执教。  2013年,荣获两年一次的Yrj· Jahnsson奖,该奖项颁发给45岁以下、对经济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欧洲经济学家。
内容简介:
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在这样的制度下,经济的制高点不仅由财富决定,还由继承的财富决定,因而出身要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皮凯蒂指出,*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为劳动创造了财富,只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富有。一句话:人生而不平等。由于资本回报率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所以要彻底铲除经济中的这种不平等现象,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富人征收累进税来保护民主社会。

当当价:¥63.70

定价:¥98.00

为您节省:¥34.3(6.5折)

电子书价:¥17.00

加入购物车

赵汀阳  伊格尔顿有学问,有智慧,还有英国式的冷幽默。这本书是他的评论集,关于文化界的各种人物及其作品的评论,有过去的名人如艾略特和维特根斯坦,更多的是近20年来的名人,如费希、巴迪欧和齐泽克等。其中多有深思与洞见,当然还有一针见血的分析,他总能够找出流行理论的短板或肤浅之处,当然也有充满敬意的评论。看得出来,他尤其讨厌无论左右各种流行意识形态的虚伪或装腔作势。与其说他是个马克思主义者,还不如说是个英国式的思想家,毫无意识形态腔调,而有实事求是的历史感。

异端人物—凤凰文库

作者简介: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是继威廉斯之后英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一直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左派”自居,对马克思的坚守和发展使其理论独树一帜,倍受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伊格尔顿著有《理论之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甜蜜的暴力》、《审美意识形态》、《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风靡世界,深受中国读者青睐。
内容简介:
     《异端人物/当代思想前沿系列/凤凰文库》编著者特里·伊格尔顿。      《异端人物/当代思想前沿系列/凤凰文库》作者沿袭了其犀利、尖锐的风格,对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进行了解读和评介。本书考察了从詹姆斯·凯利、查德·达文波特-海因斯到维特根斯坦、以及赛亚· 柏林、斯皮瓦克、齐泽克等的几十位西方一流的作家、思想家,作者又好辩又带着嘲讽,但依然保持着友善和公平的态度,在公共领域去评述一些十分复杂的事物。     

当当价:¥24.00

定价:¥32.00

为您节省:¥8(7.5折)

已售完

张守涛  此书被誉为美国比较政治学的必读书目、研究民主化的扛鼎之作,虽著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但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至今熠熠闪光,应该也多少能照耀中国的转型道路。书中特别指出了转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军队的重要性,他们拥有一脚踢翻转型这盘多层棋局的能力。从最近的“阿拉伯之春”中各国的“花开花落”,我们也可窥得军队的至关重要。军队保持中立的埃及等国“开花”,军队反戈一击的利比亚也“开花”,而军队继续效忠原统治者的叙利亚则前途未卜。此书将威权统治的转型比喻成一盘多层棋局,非常巧妙。

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论(美国比较

作者简介:
  [美]吉列尔莫?奥唐奈(Guillermo A.O'Donnell)  阿根廷裔美国政治学家,圣母大学政治学和国际研究Helen Kellog教授,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界研究威权主义、民主化和民主理论的著名学者。他的代表作《现代化和官僚威权主义:南美政治研究》阐释的“官僚威权主义”模式,是政治发展理论和拉美政治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晚近的主要著作有《对位:威权主义和民主化论文集》、《民主的质量:理论和应用》、《国家和民主》等。由于他在比较政治和拉美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2003年,他被拉丁美洲研究学会授予终身贡献奖; 2006年,被国际政治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意]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e Schmitter)  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民主、发展与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员、欧洲大学学院(意大利)政治与社会科学系教授研究员。他曾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欧洲大学学院、斯坦福大学执教多年,也曾任巴黎大学、日内瓦大学、曼海姆大学、苏黎世大学等大学的访问教授,并兼职汉堡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加州帕洛阿尔托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等欧洲和拉美地区学术研究机构的特约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政治学、民主理论和民主化国际比较、西欧和拉美区域一体化、南欧和拉美威权统治转型以及阶级、行业与职业团体利益调解等。2009年,他获得乌普萨拉大学John Skytte奖、国际政治学会Mattei Dogan终身成就奖。      景威(译者)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供职纽约花旗银行。      柴绍锦(译者)  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吉列尔莫·奥唐奈、菲利普?施密特、劳伦斯?怀特黑德合编的四卷本《从威权主义统治转型:民主的前景》的后一卷。该丛书是研究威权政体和民主转型的划时代著作。本书在精辟地总结前三卷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开山性质的关于政治转型研究的范式和理论,并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和恰当的隐喻讲述了政治转型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和不可预测的结果。   我们相信,借着表现出我们的无知,我们对悖论与抉择的反思,还有对典型案例的转型过程的总结,我们提供一个很有用的工具—一份地图的几部分——给那些今天正在探索以及那些明天将会探索的人们,一份关于从未知路线走向民主政治的地图。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项目至少能够促成一个对于学者和活跃分子而言更理性、信息更充分的讨论,一个关于威权主义制度衰败和有可能被民主制度代替的这一复杂过程中涉及到的潜力、困境,及其局限性的讨论。

当当价:¥15.30

定价:¥21.00

为您节省:¥5.7(7.3折)

已售完

郑也夫  齐美尔是最早研究消费的思想家之一,这本书是消费研究经典中的经典。他说,本性驱使人们既追求个性,又追求共性。没有前者无趣,个性到就剩你一个人又感压力太大。时尚正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它体现了个性,又有少数人陪伴你。时尚的生灭过程是:从小到大,太大就破灭了,因为太普及就不成其为时尚了。此一时尚破灭,彼一时尚就将产生,因为人们需要。现代社会中时尚的更替越来越快,因为时尚不断破灭,候选越来越难,有时怪诞甚至丑陋也被选中。时尚是消费的最大的机制之一,它集中地体现了商人和消费者的“合谋”。

时尚的哲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齐奥尔格·西美尔是德国思想家。他同马克思、韦伯一道并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三大经典思想家。“他离我们如此之近。 ”一方面,西美尔距离我们达一个世纪之久,但另一方面,西美尔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析和描述不可思议地预示了当代广泛的学术兴趣,他对金钱和货币不厌其烦的耐心剖析,对大都市现象学式的揭露,对日常生活碎片般的展示,既使他在他的时代获得独特的身份,又使他奇特地和受他影响过的本雅明一道在今天被隆重地推崇为后现代思想的先驱。本书是西美尔的文集,他的一贯主题、断片风格、暧昧行话、理论气质和哲学性情,在本书中都暴露无遗。

当当价:¥13.40

定价:¥17.00

为您节省:¥3.6(7.9折)

已售完

何怀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本来是不必推荐的,这次推荐是因为我特别喜欢今年的获奖者——白俄罗斯作家斯维亚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写的是非虚构的作品,依靠的是大量的访谈。她关注的是那些最惨痛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而且最关注的是被卷入这些事件的妇女与儿童。她还不是把她(他)们作为怜悯的对象,而是把她(他)们作为主体,就从她(他)们的视角来看这些事件。这些最朴素而又最沉痛、最直面死亡而又最富有生命气息、最柔弱而又最坚韧的文字,是文学生命的真正根砥。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作者简介: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作品以独特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 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 2013年、2014年,连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入围决选名单。目前其作品已在全世界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内容简介: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会让你从另一个视角感受到“二战”亲历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抢购价:¥27.50

定价:¥55.00

为您节省:¥27.5(5折)

已售完

启之  阎长贵,江青的秘书,王广宇,中央文革办事组组长。二人先后被江青送进秦城,入狱八年,劳改数载。文革后虽平反昭雪,但韶华已逝,身心俱损。三十多年来,二人搜集历史资料,潜心文革研究,北京求证江青、林彪之女,上海问史戚本禹、毛远新。以亲历之资,披露高层内幕;挥入木之笔,点评风云人物。考证精严,字酌句斟。集散佚之篇,聚杂忆之什,终成此书。班固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阎、王二老之书,乃学史之必读,文革之实录也。

问史求信集——江青第一任专职秘书、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说中国有“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这只是问题即历史传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传统。司马迁著的《史记》共130篇,其中写西汉初年或重点是写这一时期的人和事的有66篇,占《史记》篇幅的一半多,这是就数量说;就质量说,班固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所以我说,司马迁不仅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突出代表,而且是伟大代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其实,“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也早被中国人打破了。从网上看到《当代中国史料的若干问题》的文章说:“当代人不研究当代史的传统被打破,魏源等首开先河,研究本朝史。民国以后,社会自由度大大提高。李剑农的名著《辛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即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典范。”尽管如此,“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还仍这样或那样地禁锢着我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件怪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就是主张和实践“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在这方面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著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都是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写出的。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时说:“突出地显示了作者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已初次表现出的惊人的才能,即在伟大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又说:“5月28日,公社的最后一批战士在贝尔维尔一带的坡地由于寡不敌众而殉难。只过了两天,即在5月30日,马克思就向总委员会宣读了自己的著作。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厉史意义,并且写得简洁有力而又那样尖锐鲜明,尤其是那样真实,是后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瀚文献都望尘莫及的。”我们没有马克思那样的天才,我们很难做到马克思那样,但马克思关心现实、追踪现实即为当代修史的精神和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当当价:¥31.90

定价:¥58.00

为您节省:¥26.1(5.5折)

已售完

陆建德  明治维新之前(同治元年),日本“千水丸”载幕府使团访华,来到上海。看看日方的记载,就可以知道两国的差别已经很大了,清朝普通人的素质已经让日本来客失望,环境的肮脏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生出轻慢之心也十分自然。当时的华界、洋界(即租界)对比明显。华界“粪芥满路,泥土埋足,臭气穿鼻,其污秽不可言状。”卫生观念、公共意识彻底缺乏:“当地人把死猫烂狗、死马死猪死羊之类以及所有的脏东西都扔入江中。”日本人好清洁,其实是一种公共的美德。稍稍体验了一番上海,使团里有人就得出中国不堪一击的结论。

“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一八六二年的中国观察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系由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调查文献的中译本和中国学者对此的研究论著组成。日本自江户幕府末期以来就十分关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状况,19世纪60年代以来四次遣使上海,均留下了大量调查材料。本书即是中国学者阅读和研究日本“千岁丸”号轮船乘员上海纪行文选之后的问题思考和反观。在体例上,本书包括日本人的原文记述和著者的研究,方便读者联系阅读。

当当价:¥20.20

定价:¥24.00

为您节省:¥3.8(8.4折)

已售完

赵汀阳  梁漱溟先生,按他自己的说法,显然更喜欢社会实践,但他却被公认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第一人。从他自己的这本回忆录来看,他的社会实践确实远多于学术生活。梁漱溟先生在政治上不属于某种“主义”,不左不右,既不守旧,更喜新事,因此他的回忆自当更为可信,这一点十分难得。大多数的回忆录或者口述史之类难免含有太多的个人恩怨、傲慢与偏见。梁漱溟先生这本回忆录所记之事发生于清末到民国终结,其中几个篇章所记是大多数历史著作中不多见或缺乏细节的故事,非常有趣。

忆往谈旧录-----梁漱溟回忆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当当价:¥29.80

定价:¥39.80

为您节省:¥10(7.5折)

已售完

郑也夫  消费的文献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西托夫斯基的这两部著作,特别是《无快乐的经济》,我的“人的三种追求的理论”系脱胎于他。这两部书我有上万字的笔记,但内容丰富到不知怎么介绍。好在我将《无快乐的经济》介绍给我当年的博士生高永平,人大出版社出版了它。可惜该书在国内远为获得它应有的地位。引该书一句话吧:“文明靠创造不同于暴力和劳作的刺激行为,及从事和享受这些活动的技巧组成。最刺激的良性行为要求最高的技巧,不幸最渴望强刺激的人大多不能和不愿学习这些技巧。”

忆往谈旧录-----梁漱溟回忆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当当价:¥29.80

定价:¥39.80

为您节省:¥10(7.5折)

已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