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  最近30年,印度的英语小说写作一直非常热闹,维克拉姆·塞斯、迈克尔·翁达杰、罗辛顿·米斯垂、罗米虚·古奈塞可拉,这些来自南亚的小说家,四海为家,以自身的飘零来书写离散人群的飘零感,以远眺故国和历史、时间的方式结构自身想象的故事,成为了这个时代一群新作家中的佼佼者。罗辛顿·米斯垂的长篇小说《完美的平衡》以1970年代印度实行紧急状态时期作为背景,描绘了在一个单元楼里居住的四个人物的遭遇,将印度的当代历史、政治冲突、社会矛盾和文化特性,以及普遍的人性,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微妙的平衡

作者简介:
    罗因顿米斯特里(Rohinton Mistry),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1952年生于印度,后迁居加拿大。他曾两次获哈特基金会文学奖,2012年获得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诺伊施塔特国际文学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漫漫长路》(Such A Long Journey)、《微妙的平衡》和《家事》(Family Matters)等。《如此长路》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英联邦作家奖,并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微妙的平衡》获加拿大文学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小说奖等诸多奖项,亦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家事》也收获了各界好评。  
内容简介:
    是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因顿·米斯特里的长篇小说。四个有复杂经历的人聚到同一个屋檐之下。从猜疑,到磨合,他们在窘迫困苦下产生了家人般的感情。  

当当价:¥46.90

定价:¥68.00

为您节省:¥21.1(6.9折)

已售完

景凯旋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早已适应了“现代性”这个概念,并且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个概念。但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却告诉我们,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现代性”。一种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现代性,一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文知识分子的审美现代性。换言之,这部著作探讨的是现代性与美学思潮的关系,二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贯穿于现代西方的人文领域。这种对立是不可化解的,但未必是消极的。无论我们对此抱着何种态度,这种冲突都在不断丰富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

作者简介:
马泰·卡林内斯库(1934-2009),生于罗马尼亚,早年为罗马尼亚文学批评家,1973年起任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担任比较文学系教授。著有《文学与政治》(1982)等.
内容简介: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当当价:¥35.50

定价:¥45.00

为您节省:¥9.5(7.9折)

已售完

陆建德  平时填写项目或论文“审读表”上“有何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一栏,总感到表格设计者用意太深,自己难以落笔。如果《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是评审的对象,这一栏倒是可以写出很多内容来。作者克拉克对此非常敏感,举了近年叙利亚的例子讨论潜在的大战危险。《梦游者》还可以和托尼·朱特的《战后欧洲史》(中信2014年)比照阅读。应该如何对待创伤记忆?民族间的历史旧账是否应该清算?回答这些问题是不容易的,相信这两本书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梦游者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剑桥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曾于2007年荣获英国历史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历史奖”。他曾因对德国历史研究的突出贡献,被德国政府授予十字勋章。
内容简介: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 000多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当当价:¥51.70

定价:¥69.00

为您节省:¥17.3(7.5折)

电子书价:¥23.40

加入购物车

启之  这是一部电影评论集,作者是《电影创作》的前主编,北影厂的文学副厂长。1979年10月,他在《电影创作》上发表了剧本《在社会档案里》,1980年1月,他刊发了另一个电影剧本《女贼》,并在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批评声中,为之大声叫好。由此引起了正统派的愤怒,他成了文化部“反自由化”的重点。他拒绝作检查,辞职并退出日趋商业化的影坛。在读书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二十年后,他把思考的文字结成了这个评论集。这里面有对中国电影循环性的揭示,有对电影基本理论的思考,其中最精彩的,是他对中国电影的宏观分析。

影运环流--马德波电影评论选

作者简介:
     马德波,1929年12月22日生于河南省西平县。中国电影评论家。1948年任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宣传科见习干事、文化教员。后随县大队编入二野十八军,任五十三师文工队区队长。1950年被派往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大众电影》编辑。1956年任《中国电影》(后更名为《电影艺术》)编辑、记者、编辑部副主任。1963年任北京电影剧本创作研究室负责人之一。197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主任、《电影创作》主编、厂领导小组成员等职。1993年离休。著有《电影艺术纵横论》、《导演创作论》(与戴光晰合著)。1993年,其论文《创作与天性——王好为论》获首届全国电影报刊优秀电影评论、理论一等奖。
内容简介:
     马德波,中国电影评论家。本书《影运环流》收录的就是马德波先生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30篇电影评论。这些文章大都已在国内主要电影出版物上发表过。有些标题,当初语惊四座,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有些观点,在电影圈内的朋友中间曾争相传告,引起热议。今天重读这些文字,它们仍然可以令人激动人心。

当当价:¥51.30

定价:¥65.00

为您节省:¥13.7(7.9折)

已售完

赵汀阳  现代可以说是一个人类做主的时代,同时也使人类的存在方式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反思现代性的起源和本质,这种反思不仅是反思一种存在方式,而几乎是在反思人的主动作为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历史学家们曾经把现代性追溯到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后来又追溯到中世纪甚至早期基督教,总的趋势是越追溯越久远。吉莱斯皮试图论证现代性起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唯名论革命。这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深度精神分析。他的文风更加引人入胜。

科学源流丛4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

作者简介:
   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Michael AllcnGillcsDie).杜克大学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81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现代性的神学起源》(7he7)9heological Origins of Modernity,2008)、《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Nihilismbeforc Nictzsche.1995)、  《黑格尔、海德格尔与历史的根据》(Hegel.Heidegger,andthe Ground of History,1984)等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颇具原创性的深刻著作。它把现代性追溯到中世纪晚期,认为从唯名论革命开始的西方神学传统的内部张力是现代形而上学、科学、政治、宗教哲学、人类学、虚无主义等等的真正发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和现代思想分别对应着把人、神、自然置于存在者领域的优先地位。通过深入探讨奥卡姆、彼特拉克、路德、笛卡儿、霍布斯等人的思想及其内部争论,本书表明,要想化解现代性危机,必须首先理解现代性是如何起源的,现代性并非如传统看法所说是用理性战胜了宗教迷信,而是源于提出一种新的融贯的形而上学或神学的一系列尝试.本书能够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和目前的哲学、科学、政治、文化处境。

当当价:¥44.20

定价:¥59.00

为您节省:¥14.8(7.5折)

已售完

许纪霖  法治、自由和代议制政府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三大核心价值。这些业已成为全球普世文明的价值与制度,在近代世界最早渊源在哪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汉南的著作《自由的基因》,将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毫不犹豫地归之为一个由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所形成的“盎格鲁圈”,这几个国家都有相同的母语和文化,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构成了西方文明的中坚磐石。此书一出,立即在英美和欧陆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作为英国的欧洲议会议员,汉南是狂热的盎格鲁价值信奉者,他在这本书中指出了盎格鲁圈的政治价值。

新民说·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作者简介:
丹尼尔·汉南(Daniel Hannan)   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政治家,专栏作家,保守党党员,欧洲议会保守与改革党团秘书长,重量级本地主义与反欧洲派倡导者。   2010年,丹尼尔·汉南“炮轰”首相戈登·布朗的演说视频成为当年收视率的政治类节目。   著有:The Plan: Twelve Months to Renew Britain(2008年),Why America Must Not Follow Europe(2011年),The New Road to Serfdom: A Letter of Warning to America(2011年)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湿冷孤岛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   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次生长出了奖励创造生产、而非弱肉强食的制度;这套制度被讲英语者所携带,一路漂洋过海,或者借助殖民统治者的强制推行,或者经由忠诚的拓殖者自觉履践,在1787年的费城,以纯粹和精妙的形式凝结在美国宪法中。   自由是英语民族成功的秘密,已经成为现代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视它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常常忘记了这一价值正是繁荣与有序的基础。本书带领我们快速回顾这段历史,启迪我们思考应如何面对未来。   关键词:自由的故事,盎格鲁圈   该书除了“自由”外的另一个概念:盎格鲁圈,与中国正规划的“一带一路”(中华圈)相对应,对于中国认识世界以及与世界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于“盎格鲁圈”   About Anglosphere   “盎格鲁圈”(Anglosphere)是当今世界的强势主流圈。它的概念并非十分明确,早是美国作家在尼尔?斯蒂芬森在1995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钻石时代》中提出的,主要用来指以英语为主要本地语言、核心人口血缘来自不列颠群岛、具有相似文化传统的国家组成的集团。   大英帝国衰落后,其主要政治文化遗产以盎格鲁文化圈的形式继承了下来,主要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国。盎格鲁圈五国以英伦三岛和爱尔兰后裔为其主体民族,有相同的母语和文化,同时保持着密切的军事、经济合作关系。目前,五国掌握着全球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各个领域的制高点,大半个大西洋、太平洋和世界主要航道节点都在其控制下。   印度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也属于盎格鲁圈国家集团,但此一观点存在很多争议。

当当价:¥43.50

定价:¥58.00

为您节省:¥14.5(7.5折)

已售完

马立诚  这本书1930年由上海太平洋书店首版,引起轰动,4年内印行四版。这本书以生动简练的笔触和详实的资料描述了1898到1928年30年的中国政治。清末朝廷的挣扎,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纷争,各派军阀的倾轧,一一跃然纸上,脉络清晰,条缕分明,令人一卷在手,尽在掌握。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取材精当,叙事准确,分析深透,评论公允,发前人所未发。美国的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说,这本书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当当价:¥35.50

定价:¥45.00

为您节省:¥9.5(7.9折)

电子书价:¥34.65

已售完

陆建德  留学英伦的章士钊深受英伦的宪政主义影响,英国自由主义者约翰·莫雷的《论妥协》更是让他受益匪浅,他对激进的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他的《调和立国论》的主张,都深受《论妥协》的影响。这本《论妥协》极富政治智慧,政治毕竟是妥协的艺术。译文令人稍感遗憾,好在附有英语原文。

论妥协

作者简介:
  约翰·莫雷(John Morley,1838—1923)   英国著名政治家、作家和报刊编辑,做过记者和国会议员,担任过爱尔兰政务司司长、印度事务大臣,曾于1909年与印度总督明多共同筹划了“莫雷—明多改革”。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评论员,因宣传政治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享誉全国。莫雷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传记作品创作上,《格莱斯顿生平》一直被誉为传记作品的经典之作。他亲撰了部《埃德蒙?伯克评传》,还著有数部文学、政论文集。莫雷的《回忆录》以一个自由主义政治家的眼光审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情。
内容简介:
  妥协向来是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是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即有商量、有退让。人们在运用各种适应环境、处事交往、从众妥协的技能时,受到一些理由的限制。《论妥协》以简略而直接的方式,讨论这些限制。如今,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样的原则:人有权自由思考和独立行动,在运用理性时不过分敬畏权威,在决定生活方式时不盲从习俗。那么,当天平的一端是实际的便利或流行的偏见而另一端是真理时,我们应当怎样权衡,作出多大程度的让步?当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感情和信念来选择、表达或行动的时候,应在什么程度上容许多数人的感情和信念影响自己?即时的效果和普遍的可行性,是检验一项政策本质的主要标准吗?   《论妥协》备受章士钊先生的推崇,他非常赞同书里的观点:17世纪以来西方所有的政治运动都可归于妥协。章士钊曾在自己的文章《调和立国论》中多次引用该书。可以说,《论妥协》极大地影响了章士钊“调和立国论”的思想。胡适称此书“思想深湛,风格高尚”,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精神影响之一。

当当价:¥33.10

定价:¥42.00

为您节省:¥8.9(7.9折)

已售完

张慧瑜  这些年,以上海怀旧、“民国范儿”为代表的民国电影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热点,而作为历史记忆的新中国电影却鲜有问津。在这种背景下,老长影人、编剧王霆钧完成的这本《长影的故事》显得格外“亲切”。长影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不仅在建国初期向北影、上影等制片厂输送了大批电影人才,而且也最先确立了人民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如果参照今天的中国电影,更可以意识到在那个所谓政治挂帅的年代里,仅长影厂就出品了题材如此多样、类型如此丰富又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电影,殊为难得。

郑也夫  原著的名字是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Experience。直译的话,或可译为:《心流:惬意经历的心理学》。这是一本极富原创力的作品,我是十几年前读的台湾的译本,读后数天还亢奋不已。介绍给我的学生,大多都爱不释手。台湾译本的名称是《快乐,从心开始》。大陆译本的名称最离谱,他们出版后因为不好卖,还更改过一次书名。其实这都是下策。无论为光大作者的思想,还是为卖书,都应该推出这个关键词。有企图兼顾音义,译作“富乐”的,还是容易误导。笔者以为,叫“心流”挺好。关键是要让大家口耳相传。本书中的思想太要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