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杰夫  托兰的这部《衰亡史》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但其中搜集到的资料文献和叙事视角,直到今天,都可谓是在太平洋战争史的研究领域中居于“魁首”地位。占有丰富的独家第一手资料的托兰,并没有滥用“话语权”,而是以一种史家应有的态度对战争各方的责任秉笔直书。他在抨击和批评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也对被迫参与战争的日本人给予了理解的同情。同样,对于美国,托兰则以一种冷静的警告口吻提醒道,美国战前所犯的错误也是间接促使战争爆发的原因,对此美国今天的政客们应当予以警示。

见识城邦·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

作者简介:
  约翰·托兰(John Toland)   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托兰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战后,他写了很多剧本和小说,但从未有机会发表。在朋友的建议下,托兰转向历史写作,并一举成功,从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托兰的历史写作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著作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并注重史料的搜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也因为这样,托兰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往往会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其主要著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内容简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被视为名作《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当当价:¥73.50

定价:¥98.00

为您节省:¥24.5(7.5折)

已售完

许金晶  本书作者沈宁先生的伯父沈钧儒是民国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外公陶希圣,则是蒋介石的“文胆”、蒋经国的授业恩师,抗战时期更因毅然脱离汪精卫阵营,公布汪与日本人之间的卖国密电而闻名天下。除了这两位亲人外,沈宁所处的大家族里,几乎每一位成员都是民国时期的各界名流。这本《牢记》正是详细讲述了其全家上下、里外,是如何在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救国与抗争的事迹的,我们也足以借此书管窥当时全国上下万民齐心共击日寇的壮烈场景。

牢记—一个家族的抗战史

作者简介:
沈宁,家谱名沈詝,浙江嘉兴沈氏言字辈人。美籍华裔,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中文系一九七七级,毕业任职陕西省电视台电视剧部。一九八三年自费赴美留学,获爱荷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美国学校教师和校长,“美国之音”新闻主播,美国联邦空军军官学院教官,美国科州雷科伍德市文化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州法院专职译员,美国传播公司经理等职,业余写作。现任世界华文作协美国科罗拉多州分会会长。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沈宁,系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他拿起笔,记录下沈氏家族在抗战时期一个又一个令人心跳,令人流泪的抗日故事。

当当价:¥20.90

定价:¥32.00

为您节省:¥11.1(6.5折)

已售完

启之  谈八十年代文艺界的书多矣,此书之好处是言而有据,信而有征。比如,讲到萧乾的《猫案真相》,作者会征引巴金1980年写给萧乾的信。谈到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作者会拿出1949年香港《大公报》上萧乾写的剧评。谈到“朦胧诗”,作者会把三十年前艾青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批评文章信手拈来……这种写法使这本书具有了更多的文史价值。但它并不是《新文学史料》,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才情和思考,为这本书增加了思想的含量。在作者不煽情,不滥智的叙述中,你会领悟到世事之诡异,人心之叵测,政治之伟力,人性之多变。

绝响(三联书店签章版)

作者简介:
  李辉,湖北随州人,生于1956年。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工作,现为《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主要作品有《萧乾传》、《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巴金传》、《黄苗子与郁风》、《传奇黄永玉》、《沧桑看云》、《陈迹残影》等传记与随笔集。   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因在《收获》开设《封面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专栏,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2006年散文家”奖项。   《封面中国》结集出版后,被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   《传奇黄永玉》一书被评选为“2010年十大有影响力图书”。
内容简介:
  在书信、日记、文献里,跟随巴金、曹禺、萧乾、胡风、丁玲等文化老人的身影,穿越八十年代,别样品读中国文学的那段历史……      《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为作者李辉在《收获 》(2011年)栏目“绝响谁听”上所发表文章的结集 出版。《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六篇文章,作者以 自己独有的史料收藏,独特的审美视角,独具的智性 美文,给读者带来了曹禺、巴金、胡风、丁玲、萧乾 等文化老人立体性的才情展示。      这些文化老人,从“五四”走来,从三十年代走 来,与我们一同走进八十年代。然后,他们渐行渐远 ,身影从此消失。八十年代的记忆中却不能没有他们 :没有那些旋转不定的苍老身影,八十年代不会呈现 千姿百态的景象;没有那些高低起伏明暗互现的声音 ,八十年代也不会浑然而成一曲历史交响;没有那些 走在前面的跌跌撞撞,不会有后来者头顶上渐次拓展 的天空…… 

当当价:¥22.90

定价:¥29.00

为您节省:¥6.1(7.9折)

已售完

宋旭岚  在我们和企业客户的咨询和沟通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家和营销人都得了“互联网焦虑症”——大家已然感受到移动互联的颠覆大潮席卷而来,渠道和营销规则在悄然发生变化,需要引用新的营销方法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从哪儿做起?怎么做?还有很多困惑。在探索和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四两拨千斤式的几何增长的奇迹,这些看似偶然的引爆事件,背后是有规律和共性的。《社交红利2.0》从社会化营销的角度,提炼了“社交引爆”的四大定律,对如何应用4大定律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案例,是一本对专业人士有启示、对入门者有帮助的好书。

社交红利2.0

作者简介:
畅销书《社交红利》作者,前腾讯资深员工;2007年加盟腾讯,2015年离职创业。离职前任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负责人、微视商务副总监;加盟腾讯前,曾任职eNet硅谷动力、新浪网。
内容简介:
大型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开始显露出更为惊人的力量。有一个独特现象与这一结果相伴相生,即新应用或服务一进入社交网络就即时引爆,就像用户在等待它出现一样。随即开始的病毒式扩散,让创业者成为全民话题的焦点。但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具备哪些特征的合作伙伴才可以被即时引爆? 作者从其长期追踪的近30个一进入微博、微信就引爆的经典案例中甄选出若干典型案例。从大量一手鲜活的后台数据入手,并结合腾讯对社交网络的理解,提炼出“社交引爆”的四大定律。有引爆的“火药”——“短定律”、“新定律”、“好友定律”,也有引爆“后遗症”——“快衰定律”。另外,作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解药”——社群运营。深入分析了社群的构建等方方面面,提炼出社群运营的四大原则。 在对营销和用户沟通方面进行阐述后,作者并未止步于此,他还深入到产品开发和企业运营方式上,论述了如何利用社交红利实现快速引爆,并获得不断开发出引爆产品的能力

当当价:¥31.50

定价:¥42.00

为您节省:¥10.5(7.5折)

已售完

景凯旋  波兰哲学家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的这本论文集被收入“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但严格说来,他只是一位曾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确,他曾经是一位前程似锦的正统理论新秀,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而闻名,并被派往苏联进修。但在1956年后,科氏对斯大林的教条主义产生怀疑,成为一名修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对宗教产生了真正的热情。他在1968年因支持学生风潮被解除教授职务,从此移居国外。本书涉及当代最具挑战性的许多问题,他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话语清晰而又缜密,读来甚至给人以美的享受。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关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关于当代左派的文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编著者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策划这两部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头丛书,并非我一时心血来潮。可以说,系统地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我过去二十多年一直无法释怀的,甚至是*的学术夙愿。这里还要说的一点是,之所以如此强调开展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性,并非我个人的某种学术偏好,而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地位使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全面系统地开展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界不容忽视的重大学术任务。基于此,我想为这两套丛书写一个较长的总序,为的是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某些参考。

当当价:¥28.20

定价:¥35.00

为您节省:¥6.8(8.1折)

已售完

许纪霖  基辛格不愧为全球国际关系第一老法师,他有独家的均势理论,又梳理出以自家理论为骨架的历史演化脉络,兼以无人可比的从政经验,使得《世界秩序》成为他本人、乃至国际关系领域的巅峰之作。中国已经崛起,以世界老二的姿态,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然而,我们关于世界秩序的知识储备配得上自己的经济实力吗?想改变和颠覆现存世界秩序的大有人在,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现代的世界秩序究竟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读基辛格的《世界秩序》,就会豁然开朗,让糊涂者清醒,让清醒者更清醒。

世界秩序(基辛格作品)

作者简介: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论中国》、《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内容简介: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中,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伊斯兰教观,亚洲多样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观,以及美国“代表全人类”的世界观——从文化、宗教、地缘等综合因素解读了这些不同秩序观的形成、冲突和合作,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他不仅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而且将时间拉长到400年,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说是一部大开大阖、谈古论今、求索国际关系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当当价:¥44.20

定价:¥68.00

为您节省:¥23.8(6.5折)

电子书价:¥24.99

加入购物车

解玺璋  土耳其裔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一书,其内容是根据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梁启超纪念讲座”系列讲演整理的。我们在思考中国的前途或中国革命的前途时,有一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现代化和现代性的问题。从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变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都把现代化设定为一种理想目标,而且,中国的现代化似乎永远处在历史进程之中,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但现代化乃至现代性的负面效果,却并不因此就不光顾中国。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作者简介: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1940—)   精研近现代中国革命史的美国汉学权威,“后”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左翼前沿理论家   开创“后革命”与“后社会主义”等论域,介绍“全球化”概念至大陆学界的人   德里克乃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40年生于土耳其,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71—2001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2001年起在美国俄亥俄州俄勒冈大学任“奈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2006年荣休。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的研究。《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界“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的地位。1990年代起,他将其理论撰著领域扩展至后殖民批评与文化研究,《革命之后:警惕全球资本主义》《后殖民氛围》《全球现代性》等著作令其跻身于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界重量级学者的行列。
内容简介: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全书共分八讲:前两讲通过厘清现代性、全球性以及历史等基本概念,说明了作者进行反思的方法论,提出我们的认识途径是“全球现代性”的视角;接下来逐次反思过去百年中国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以及儒学和国学等知识领域经历的变革;*后再次总体反思全球现代性以及中国当下的发展,并对未来作出警示。 按照“讲学社丛书”的体例,本书在讲稿之外增加了丛书总序、课后讨论、讲座主持人及评议人刘东教授的评议文章、译者董一格的印象记、媒体的专访,以及2010年德里克来华照片等内容,希望未能莅临讲演现场的读者也能多角度地领略国际知名学者的风采。   丛书简介   民国时期,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建之初即创办了“三大纪念讲座”,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思想与宗教”、“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

当当价:¥34.30

定价:¥49.00

为您节省:¥14.7(7折)

加入购物车

何怀宏  就像作家余华做过江南的牙医,刘仲敬在西北一隅做过多年的法医。他也出奇的冷静、现实主义,看到了实力的抗争、富有解剖的技艺。他相当哀婉比如消逝的贵族或土豪,也强调美国民主宪政其实相当依赖于多少年地方自治的经验而非美好的政治理念。然而,尽管他最关注的是真正实力的抗争,但并没有站在石头一边,虽然也不一定是站在鸡蛋一边,而毋宁说是持一种比较冷静旁观的立场。他看透了执政者,但也明白造反者。他自然不会和丛林世界中那头最强壮的“猴王”牵手,但也不会想做一块牺牲的“俎上之肉”。

查建英  上年纪的文人,大概都有写回忆录的冲动。但一本自传是否值得别人读,要看它是否有料、有识、有趣。《也无风雨也无晴》堪称一本“三有”之作。在沈公漫长起伏的人生旅途上,有大量精彩的故事和动人心魄的细节,他不慌不忙一一讲述,文风流畅平实,语调坦诚幽默。看尽了世间的悲喜荒唐剧,这是曾经沧海、阅人无数之后的通达节制、举重若轻。这本书不仅纪录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同时,它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披露了当代出版史上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简介: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著有《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后的晚餐》、《知道》,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列宁对全世界妇女的遗教》、《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等。
内容简介: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著名出版家、文化人沈昌文迄今为止*完整的一部回忆录。该书详细地记录了沈昌文如何从上海银楼里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小伙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各种机遇,而一步步地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与出版活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同时,它也可看作是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披露了当代出版史上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当当价:¥35.80

定价:¥52.00

为您节省:¥16.2(6.9折)

已售完

金理  在文学被认为早就丧失批判的可能而频遭炮轰进而只能“蹲伏”在角落里的当下,像郜元宝这样旗帜鲜明地坚守文学性立场的并不多见,他甚至具体阐释了“文学性知识分子”的概念:“他的知识和他所经历的时代与生活的丰富细节息息相关,和他个人的思索非常靠近。知识不单单是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他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讨论公共话题时“他未必能解决那些问题,但至少成功地帮助你消除了和那些问题之间容易产生的隔膜”,而不是傲然俨然地将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一切问题都驯服和安顿到密如蛛网的“学术话语”中。

小批判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遥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黑格尔、康德诸哲人多少闳放。他们似乎觉得离末世尚远,自居于丰盛安稳的历史中央,前既见古人,后也可望来者,所以心无旁骛,元气淋漓,一出手就是“绝作”,而得意之作,无疑就是思虑人类精神活动以及从精神活动出发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奥秘。尽管这奥秘决非他们所能解开,但解密过程中迸发的精神火花——也就是批判的火花——确实绚烂。不像现在,到处都显出末世光景,什么都不认真,只等后时刻降临。德国式的精神抖擞缜密剀切的“批判”固已绝迹,就连荒谬狂热的中国式盗版也无从产生。打躬作揖,你好我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坐地分赃,闷声发财,成了*的哲学。谬论公行,指鹿为马,黑白颠倒,俗不可耐,更是家常便饭。

当当价:¥18.00

定价:¥25.00

为您节省:¥7(7.2折)

已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