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凤  钱德勒发现信息成为美国转型的力量后,把美国信息技术史向前推溯了300年。交通设施成了信息基础设施,而信息基础设施以微妙的方式持续地对制度模式和文化规范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环境就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和制度环境持续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个制度环境无处不在。

信息改变了美国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商业史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Strauss商业史荣誉教授,著有《战略与结构》《看得见的手》《规模与范围》等,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和班克洛夫特奖在内的许多奖项。
内容简介: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和詹姆斯·W·科塔达主编的《信息改变了美国》译成中文出版,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它对于读者隐映社会现实可能激发的追溯、对照、远眺之影响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于每个读者所关心的时代变革、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心目中所对应的“关键词”就更加具有释疑解惑、当头棒喝的作用。   《信息改变了美国》讲述的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因为信息(或者说信息技术)而发生过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在每个传奇人物登场的时候,也都曾经闪烁过光芒四射的魅力。熟悉技术变革进程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们,会如数家珍般地将每个时间进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绘制在历史长廊之中,在一些细微环节的跌宕起伏背后,自然免不了隐藏着惋惜、慨叹和悲欢。揭开技术变革的神秘面纱和辉煌,将每个技术细节的发展演化对应于企业兴衰、产业消长以及经济社会转型,读者就不得不自觉打消猎奇的兴致而专心致志、耐心品味这样一部别有洞天的历史长卷。

当当价:¥45.80

定价:¥58.00

为您节省:¥12.2(7.9折)

已售完

范以锦  陈国权认为报纸不会消亡,有些会死去,有些会涅槃重生。他有些看法显得独特,他认为报纸与其他新媒体都属于不同的媒介形态,不可能用一种媒介形态来拯救另一种形态,这在媒介的演化竞争史上从来没有先例。他提出破解之策:进行平台再造,并要区分赢利平台和影响力平台。报业集团内营造多个平台,并明确分工,有的平台担负起赢利的职能,有的平台专注影响力的打造。陈国权说:“报业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成为再造平台,但只是众多平台之一,而且还不一定是赢利的平台,它成为舆论平台的条件可能更成熟一些。”

报业转型新战略

作者简介:
  陈国权: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媒竞争战略与传媒转型战略,著有《新媒体拯救报业?》。近年共在各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等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三次获中国新闻奖。在《中国报业》《两岸传播》《中国传媒科技》等期刊设有个人专栏。代表观点:媒介分化论、平台再造论、报纸分类转型、第三次报业危机等。
内容简介:
  2012年、2013年报业经营收入大幅下滑,影响力逐渐变弱,危机重重。报业转型成为必须。不转型必死无疑,转错了方向同样必死无疑。怎样转型?朝哪个方向转型?报业有没有活路?活路在哪里?报纸会不会死亡?报纸的未来在哪里?  本书立足于报业转型的成功实践与失败案例,着重分析探索中国报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发展路径和方向。报业转型新战略的特征是:多元、延展、分化、专业、集聚、精细,这是对报业传统战略的范式转换,报业与报纸的未来维系于此。

当当价:¥27.00

定价:¥36.00

为您节省:¥9(7.5折)

已售完

董天策  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全面呈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过程,文笔优美,内涵深刻,可读性强。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读此书,有助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树立文明比较的世界眼光,突破僵化历史观的禁锢。

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

作者简介:
阿诺尔德·J·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后一部著作,写于1973年。这是一部以广阔的视野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综合考察的著作。作者以抒情式的文笔,叙述了自人类形成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自身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历史。他以“区域文明”作为历史考察的对象,摒弃了西方史学家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并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人类历史置于自然界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本书既是一部通俗的叙事体史学著作,又集中凝聚了作者一生学术思想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当当价:¥48.00

定价:¥60.00

为您节省:¥12(8折)

已售完

张志安  了解新闻与社会如何互动,把握新闻业圭臬的形成过程,此书必读。此书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此书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客观性”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未名社科 新闻媒介与信息社会译丛—发掘新闻:美国报业

作者简介:
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当代美国*影响力的媒介社会学学者之一,资深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传播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学及其历史、大众文化。著有《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新闻的力量》(The Power O
内容简介:
本书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深入考察了美国新闻业“客观性”理念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作者将报业的发展置于美国近现代社会史的宏阔框架之内,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作者跳出传统新闻史研究囿于描述性或阐释性的窠臼,开创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社会科学流派。以上原因使本书成为三十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著作。

当当价:¥17.30

定价:¥22.00

为您节省:¥4.7(7.9折)

已售完

赵丽芳  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此书由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刘瑜所著,她曾经在剑桥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目前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学系。

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精装修订版)

作者简介:
刘瑜,网名drunkpiano,生于1975年12月。她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曾经在剑桥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之后回国,目前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学系。在2000年左右开始在网上写政论但是影响力很小。2003年,她在网上连载的《孤独得像一颗星球》,让她扬名北美论坛。2004年开始,刘瑜开始给国内媒体提供政论方面的文章,先后在《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媒体上写过专栏。在中文互联网上,刘瑜用醉钢琴的笔名发表的一篇叫做《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她的书《民主的细节》(通过介绍西方民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民主理论不再停留在大理论上,有了更详细的注释。)、《送你一颗子弹》、《余欢》(包含两篇:《孤独像一颗星球》《那么,爱呢?》)受到广泛的好评。
内容简介:
  《民主的细节》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如果有谁能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除了北京的哥,就数可爱的刘瑜。这个长在红旗下,求学美利坚,混迹大论坛,热爱猪头肉的女博士,凭借大众的视角和精英的头脑将民主社会大卸八块、煎炒烹炸,制作出了一道道适合中国人的胃又滋润中国人的心的时政佳品。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正确这个底线紧箍咒吗?你听说美国政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公款公用”都要纳税人监督吗?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你听说美式民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忘掉那些政治课上的晦涩字眼,世间的常识其实无比简单。民主真的好吗?听听刘瑜怎么说。

当当价:¥26.00

定价:¥36.00

为您节省:¥10(7.2折)

已售完

许纪霖  影片《模仿游戏》是根据霍奇斯的传记《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改编的,这本书远比影片更精彩、更丰富、更深刻。霍奇斯是牛津大学数学教授,他也是一个同性恋者,对图灵的悲剧人生感同身受。一个数学家写出的传记不仅不枯燥,而且很生动,文字清丽,更让我惊讶的是,还很深刻。这个深刻不在科学,而是对政治、社会和人性的理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图灵幸运得多的时代,我们开始学会容忍各种各样的反常。但这个时代依然有许多不宽容,将很多思想的异端、个性的异端视为敌人。对这些人的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艾伦 图灵传 如谜的解谜者

作者简介:
  安德鲁·霍奇斯,1949年出生于伦敦城郊,1972年开始研究扭量理论,这是数学家罗杰·彭罗斯开创的、解决物理学根本问题的新方法。霍奇斯对艾伦·图灵如谜的人生深感兴趣,这一半是因为他们都是数学家,另一半是因为他们都是同性恋。70年代,霍奇斯积极投身于同性恋解放运动。1977年,他决心著写一本详尽的图灵传记,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地刻画这位天才的一生。经过多年调查与写作,本书初版于1983年问世。霍奇斯如今已重返本职,在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研究数学。
内容简介: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是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版,印制工艺更为精美。本书是世界共认的权威的图灵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人工智能的鼻祖,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作者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名同性恋者。他对图灵的生平有切身的体会,并实地走访调查图灵生前亲友,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写就此书。

当当价:¥57.40

定价:¥68.00

为您节省:¥10.6(8.4折)

已售完

陆建德  经典作品中的多有暴力。荷马史诗里很多章节都是带点血腥味的,《圣经·旧约》里的神威严得不近人情,而且往往对“敌人”(即以色列之外的部落)极其残酷,甚至鼓动人们把巴比伦的婴孩摔死在磐石上。今人欣赏这些文字的能力恐怕大不如古人了,为什么?斯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信出版社,2015年)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作者指出自从十七、八世纪以来有一种暴力下降的趋势,尤其到了现代,人类对暴力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是真正的进步。钱永祥先生专为中国读者写的导读《重看历史,重建道德》尤其值得一读。

启之  此书是出版家沈昌文的回忆录,记录了他从上海银楼里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小伙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各种机遇,而一步步地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与出版活动。述往事者常常避重就轻,写自传者免不了美化自己。但此公不,他坦诚真率,不护短,不矜长,自暴己丑,勇于自省,使这本书真挚可信,引人入胜。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简介: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著有《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后的晚餐》、《知道》,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列宁对全世界妇女的遗教》、《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等。
内容简介: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著名出版家、文化人沈昌文迄今为止*完整的一部回忆录。该书详细地记录了沈昌文如何从上海银楼里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小伙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各种机遇,而一步步地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与出版活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同时,它也可看作是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披露了当代出版史上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当当价:¥35.80

定价:¥52.00

为您节省:¥16.2(6.9折)

已售完

何怀宏  李泽厚著《伦理学纲要》如其所承,是从他以前的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所以,它和通常的伦理学教科书乃专著形式上就不一样。最近,老、中、青学人中有影响力的人都似乎将研究重心转向道德与政治哲学。如果像伯林那样把研究政治的根本规范和价值的政治哲学也视作伦理学的一部分,也不妨将道德与政治哲学都统称为“伦理学”。今天的伦理学其实是更接近于政治哲学、而不是更接近于传统形态的人生哲学的,这后面有一种现代社会的力量和趋势推动。这也是我特别想推荐李泽厚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伦理学纲要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读于宁乡四中,湖南省第一师范,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 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 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美学三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内容简介:
《伦理学纲要》是从我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它们分别写于世纪交替以来的不同时日,这次汇集未作改动,加一短文《新一轮儒法互用》作结尾。

当当价:¥29.80

定价:¥39.80

为您节省:¥10(7.5折)

已售完

许金晶  透过迈克尔·曼在本书中的讲述,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制约,那么现代性本身就很可能会为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社会集体行动成为可能。要想避免这种反人类、反文明的种族屠杀,就仍然必须从制度建设方面来寻求答案。尽管迈克尔·曼将本书命名为“民主的阴暗面”,但杜绝种族屠杀现象的再次发生,还是要寄希望于民主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民主的阴暗面:解释种族清洗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美)迈克尔·曼(Michael Mann)西方影响力极高的历史社会学家。牛津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LSE)、艾塞克斯大学和剑桥大学等。曼的的写作方式属于“终生写作”,著述不多却极为深刻,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权力的本质,近年来从对历史框架下的一般权力分析转向了对我们当代生活中的阴暗角落的研究:人类中的大恶与现代性—民主的关系。   主要著作有《社会权力的来源》(四卷,已完成两卷)、《不连贯的帝国》、《法西斯主义者》等。其中,长达数年跨度完成的《社会权力的来源》(、二卷)获“全美社会学联合会”杰出学术著作奖,是社会学领域的权威著作,在西方思想界赢得了与马克斯·韦伯等量齐观的赞誉,曼本人也被视为韦伯之后伟大的社会学家。而作为社会思想的里程碑,他的著作“表现出惊人的广博、罕见的深刻和雄辩的理论”。   译者简介:   严春松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人口学。译作另有《自由主义的核心真理》《地缘政治学》等。
内容简介:
揭示凶残的种族清洗,为何是现代民主的丑恶一面;   民族国家的现代潮流,如何将对“非人民”的清洗和暴行正当化?   著名历史社会学家迈克尔·曼在本书中首次揭露为何残忍的种族清洗是近代产物,无论是那些骇人听闻的事件——殖民主义的种族灭绝、亚美尼亚、纳粹大屠杀、柬埔寨、南斯拉夫、卢旺达,还是那些残酷程度稍轻的案例——近代早期的欧洲、当代印度、印度尼西亚,它们都是“民主的阴暗面”。   当同一片领土上,两个对立的种族民族主义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国家主权时,危险产生了;当弱势的一方由于外部的支援而不愿屈服、选择战斗,或者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能够骤然展开锐不可当的武力行动时,冲突便升级了……行动升级并不只是“邪恶的精英”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杰作,它同样产生于领袖、激进分子以及种族民族主义的“核心拥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种族清洗的源头及升级过程,有助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迈克尔·曼是宏伟思想的多产者,这本巨著中天才、雄辩和发人深思的内容俯拾皆是。从书名开始,本书就引发了一场争论,它借助人类历*好的,来重塑我们对人类历史中坏方面的理解,借助现代的观点来重塑我们对古老历史的理解。曼将缜密的实证研究与对观念的权威掌控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都有值得称赞、讨论或深思的观点。对它的讨论仍将持续多年。   ——本·基曼(Ben Kiernan),耶鲁大学种族灭绝研究项目主任

当当价:¥73.50

定价:¥98.00

为您节省:¥24.5(7.5折)

已售完